第391章 并肩作战
作者:沉默的老刀   大国军工:我为祖国献核弹最新章节     
    戴国荣还提到,许宁在谈判中提出了与欧洲互认中小型飞机适航证的建议。

    丁志恒对此表示赞同,并毫不犹豫地批准了轰油6的调配请求。

    “我们相信许宁的能力,值得冒这个风险。”

    丁志恒深知调动军用装备需要高层批准,但他坚定地支持这一计划,并强调对等互认的重要性。

    他赋予戴国荣充分的权限,在不影响国家主权的前提下,可以调用所有相关资源来推动项目进展。

    事实上,许宁重生后的时代里,华夏航空工业最显着的优势并非仅在于技术创新,而是在于科工委掌握了民航型号发展的主导权。

    这种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方式,使得资源能够更高效地被利用,促进了航空工业的发展。

    为了进一步缓解戴国荣的担忧,丁志恒再次肯定了他的决定:

    “这是难得的机会,我们要勇敢抓住它。如果有任何问题,责任由我承担。”

    老上级的一句话,让六十几岁的戴国荣心中激起了久违的激情,仿佛瞬间回到了热血沸腾的青年岁月。

    “是,保证完成任务!”他坚定地回应道。

    接下来的那个晚上,丁志恒忙得不可开交,电话一个接一个,不知叫醒了多少还在睡梦中的人。

    第二天下午,一架崭新的轰油6加油机缓缓降落在阎良机场,并迅速被送入总装车间进行改装。

    幸运的是,飞机的管路和控制系统已经相当完善,只需做些小改动。

    不久之后,又有一架波音737-300从远处飞来,停在了跑道上。

    这架来自盛京的飞机虽然外观与普通民航客机相似,但尾翼上的国旗标志表明了它的特殊身份——这是空34师用于运送要员的专机。

    许宁刚检查完轰油6,看到这架波音737有些疑惑。

    谈判规格虽高,但戴国荣的身份已然足够,不应该有更高级别的领导到来。

    而且这次的安保措施也远比上次在北陵机场时严密。

    当飞机舱门打开,走出一群熟悉的面孔时,许宁的疑问得到了解答。

    他的师姐姚美玲以及曾经共事过的林欧华出现在眼前。

    “师姐?林工?”他惊讶地喊了出来。

    “许博士!”姚美玲看到许宁后露出笑容,步伐轻快地走过来,保持着一份端庄。

    而林欧华则显得更加热情,几乎是跑下舷梯,急切地与许宁握手问好。

    新年伊始,林欧华见到许博士时难掩喜悦:“新年快乐,许博士,真高兴能再次与您并肩作战。”

    在航空工业领域,林欧华是少数几个依旧尊称许宁为“许博士”的人之一。

    他不仅因为习惯如此称呼,更因对许博士怀有深深的敬意。两人共事已久,这份情谊深厚而持久。

    自从许宁和姚美玲加入601研究所后,林欧华带领的数字化研发团队逐渐崭露头角,从一个几乎被遗忘的小组成长为研究所的核心力量。

    可以说,许宁的到来彻底改变了林欧华的职业轨迹。

    “师弟,好久不见,新年快乐。”

    姚美玲随后走来,自然地站在了林欧华对面,与许宁并肩而立。

    “师姐,新年快乐。”林欧华回应道。

    身后跟随着二十多位曾参与歼8c改进项目的工程师们,他们来自601所。

    这次调动显然不是偶然,科工委考虑到项目时间紧迫,特意安排了这些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前来支援,以确保轰6ait飞机的研发和新舟60防除冰系统的改进能够按时完成。

    波音737专机的存在让这一切显得更为特别。

    这两次非同寻常的运输方式:

    一次是从双塔机场起飞的军用部分,另一次则是私人公务机,均未使用民航系统,表明任务背后有着严格的保密需求。

    对于许宁而言,这一系列安排让他感到安心。航空工业的发展不仅是技术上的挑战,更是战略路线的选择。

    现在看来,丁志恒和科工委系统的决策无疑给整个项目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易合旭上前迎接,代表镐京厂所感谢兄弟单位的支持。

    “易总不必客气,我们都是华夏航空大家庭的一员。”

    林欧华一边说着,一边跟随着许宁和易合旭向172厂的办公楼走去。

    在这个大家庭里,各研究所以及工厂之间的合作紧密无间,共同推动着华夏航空事业的进步。

    团队合作的力量真是不容小觑。

    寒暄过后,众人来到了预先安排的办公室。

    林欧华转向许宁,说道:“许工,接下来的工作就由您来指挥了。”

    “好的。”许宁略作思考后回应道。

    对他而言,研发平面喷嘴阵列并非难事,尤其是在有603所研发团队的支持下。

    他只需要解决几个关键问题,之后数值模拟可以交给计算机处理。

    不过,分析在特定条件下机翼结冰及其对空气动力学的影响,则需要更多的人手。

    “我们先到研发室,我给大家讲解一下目前的情况。”

    许宁带着大家来到研发室,在那里他用大约十分钟时间概述了当前面临的两个挑战:

    一是要研发一种新型的除冰喷水装置,并改造新舟60飞机以适应更严苛的气候条件;

    二是时间紧迫,必须在一个星期内完成任务。

    至于与中欧谈判相关的细节,他选择暂时不提,毕竟知道的人越少越好,直到一切尘埃落定。

    “我的计划是,留三到四个人协助研发平面喷嘴阵列和改装加油控制系统为喷水系统,而林工、姚师姐以及其他人将负责改进新舟60。”

    林欧华听完分配后,推了推眼镜,有些疑虑地问:“改进研发没问题,但一周内要完成制造,这可能吗?”

    “全新制造肯定来不及。”

    许宁直截了当地说:“但我昨晚做了些计算,发现当遇到大粒径过冷水滴时,增升减阻翼型的性能反而会急剧恶化。

    基于100微米和500微米粒径的测试结果,我发现500微米情况下,前缘缝翼上的结冰导致升力系数在短短三分钟内下降了超过一半;

    同时翼梢小翼上的结冰改变了颤振特性,使主动颤振抑制系统的效能大幅降低,颤振速度减少了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