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初看着这些礼品发愁,看到弟弟翘着二郎腿吃点心,悠闲得有些碍眼。
她才不要花时间去拆礼物。
“弟弟,把礼物拆了!”她指挥道,“拆完再把东西搬到我房里。”
景新想反抗,看到姐姐那淡然的神色,只好小小声抗议,“我还有作业没写呢!”
“拆完礼物再去写。”景初才不管,谁不知他向来在学校做好大半作业,回来还要去练功房蹦跶蹦跶才甘休。
“好吧!”景新不情不愿,可谁让她是姐姐呢?
“你拆完有喜欢的就拿去用!”景初笑道,给弟弟增加点福利。
景新眼睛一亮,这个可以有。
于是立刻拿着剪刀在客厅里忙碌起来。
景初回房,拿出手机查看信息,宋辞好多天没跟她联系了呢。
也不知什么时候才返校,新学期开学快半学期了,他就跟失联一样,若不是知道他在国防科大,她都要担心他是不是出问题了。
宋辞这边是忙到不知日夜,为了加快全息世界的架构,他和他的团队日夜不停地整合思路,有时累得不知不觉就睡着了。
若不是临出发前景初给了他一些自制的保健丸子,让他过度劳累的时候吃上一颗,他怕是得累倒在机房里。
他迫切地想将全息世界建立起来,这样华国那些暗藏的桩子才能无所遁形。
景初太优秀了,她的每一样成品都会引起觊觎,也会引来很多危险的注目,他不敢让景初再置身于危险之中,哪怕是微乎其微的可能性他都不愿意。
所以建立全息世界,将华国纳入全息掌控的领域,才能最大程度保障景初的安全。
宋辞没有想到他这次忙碌会让他一年多没见到心上人。
景家人也没想到宋辞会这么长时间消失在他们的视线里,毕竟宋辞已经是默认的半个景家人。
就连景新也问了好几次宋辞哥怎么还不回来。
可大家都知道,宋辞在做的研究能让他忙到回不了家必然十分重大。
景初偶尔会托吉士明带保健药丸给宋辞,后来听说是宋辞的团队人很多,于是做了一大批改良版保健药丸给吉士明,让他带去给宋辞的团队服用。
虽然她和宋辞没有见面,但信息也在宋辞熬过前期工作后续上了,他们都知道彼此安好,约好要一起高考一起上同一个大学,她相信宋辞会赶在那个时候回来的。
在此期间,卫健委马主任通知黎静禾,可以帮忙编撰中小学中医药文化知识读本的人员已找齐,随时可以到教育部的教材编撰部报到。
就这样,景初开始陪着母亲去教育部上班,开启了她新一步任务。
马主任邀请的编撰人员,有华国工程院院士王琦教授,他也是华国的国医大师,还有孙光荣、方剑桥、何清湖等30位教授。
于是《华国中小学中医药文化知识读本》编委会正式成立,分小学组和初中组。
景初没确定去哪个组,她挂名在编委会,哪个组需要她,她就往哪里搬。
倒也跑得很忙乎。
因为教授们教的都是大学生,喜欢言简意赅,点到即止,所以要编撰针对年龄比较小的中小学生的中医药教材,着实有些不知从何入手。
让他们讲医理他们能讲得头头是道,但让他们讲浅显易懂带小孩入门却不知从何说起。
景初想了想,“我觉得得从认识中医开始说起吧!什么是中医,什么是西医得辨别明白。”
“然后就得引发他们的兴趣,比如我小时候,我太姥爷就经常讲跟中医有关的故事给我听。”
“比如中医又叫岐黄之术,‘岐’是黄帝的臣子岐伯,他是华国中医学的鼻祖,‘黄’是轩辕黄帝,他跟岐伯探讨医学的问题很多都被收录在《黄帝内经》中。
而这部《黄帝内经》成为我们华国现存最早也是最权威的中医经典着作,对中医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所以人们出于对黄帝、岐伯的尊重,就将中医称作岐黄之术。”
景初说道,“像这样的小故事,既有趣,也让我不知不觉就了解到中医的由来,比如‘悬壶济世’为何成为医生治病救人的代名词,它也有非常感人的故事。”
“我们的教材,特别是对刚接触中医文化的小学生,用故事去导入,会不会让他们对中医更感兴趣?”
景初的话给编委会的教授们带来了新思路,果然还是需要年轻人的语言来注入思想,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
有些教授开始写下要编撰的中医小故事。
王琦想了想,“我们的教材分为上下两册,上册可以用故事的形式让小孩了解中医的文化。”
“比如像景小友说的《黄帝内经》的由来与岐伯和黄帝有关,而《本草纲目》与李时珍有关,我们在给孩子们讲述他们的故事的时候,也让他们明白中医文化的传承历史悠久,是独属于我们的传统文化。”
“不仅要讲古代的中医药故事,现代中医药的故事也要讲,比如屠老师发现的青蒿素,便是传统中医献给世界抗疟疾的最好礼物。”方剑桥补充道。
其他人附和道,“确实要从古至今,才能展现中医的影响力和意义。”
“那走近中医后,中医的医理和药理要如何传递?”孙光荣问,他是这次教材的主编。
大家陷入沉思。
“从经络学说讲起?”有位教授提议,“经络穴位推拿应用得比较广泛,如果可以学以致用,日常保健也能做到。”
他说的“保健”让景初想起母亲说增加的这门中医药知识读本是作为保健科来普及的。
母亲的本意是在普及中医文化的同时,让中小学生能更进一步了解自己的身体,改正不良的生活习惯,更健康的成长。
如果让小学生学习经络学说,他们明不明白是一回事,但却不见得真正了解自己的身体。
于是景初开口道,“我觉得可以让他们先了解自己的身体信号,毕竟他们的身体如何自己最清楚。”
“我记得在医界中常说儿科是哑巴科,意思就是说小孩不懂得自己身体的信号,没办法正确表述自己的症状,如果小孩能了解自己身体的信号,也就能正确表述,在了解自己身体的同时,也能找到生病的缘由,这才是我们要把中医科加入教材的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