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丹书铁券,那玩意儿真的有用?
作者:权照   历史排行榜,万朝皇帝卷起来了最新章节     
    “宋太祖赵匡胤在建立宋朝后,面临的内外环境都相当严峻。

    对内,依旧有五代十国以来武臣弄权的传统局面,同时还有各种叛乱。

    在外,北方还有强大的辽国,以及在其控制下的北汉;南方也存在着多个割据政权,如吴越、南唐、荆南、南汉、后蜀等。”

    “陈桥兵变,大宋建国,

    但昭义节度使李筠,却公然反对新政权。

    李筠乃是后周的一员悍将,

    他先后历经过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诸政权。

    郭威称帝后,提拔李筠为昭义节度使,坐镇潞州,

    长期担任昭义节度使,积累了强大的实力,是一位非常有实力的地方诸侯。

    赵匡胤发起政变,成功夺取政权后,开始积极拉拢地方势力。

    在这个随时都会‘城头变幻大王旗’的年代里,

    许多地方势力纷纷向新的中央政权表示效忠,

    唯独昭义节度使李筠,始终没有丝毫动静。

    赵匡胤知道李筠实力雄厚,

    于是便主动拉拢,

    许以李筠高官厚爵,

    派使节抵潞州,加封李筠为中书令。”

    “可在宋太祖的使节抵达潞州后,

    李筠却出人意料地在招待宴会上,令人请出了后周开国皇帝郭威的画像,并对着画像放声大哭。

    这一举动,显然表达了他对新政权的不满和拒绝归顺的态度。

    李筠的不满不仅源于他对后周的忠诚,更因为他无法接受赵匡胤这样的后辈凌驾于他之上。

    同时,他也察觉到,

    中书令的职位虽然看似是升迁,

    实际上却是想要剥夺他的兵权。

    作为一方诸侯,怎么可能看不到这里面的陷阱。”

    “在明确了解到李筠拒绝归顺北宋的态度后,

    北汉皇帝刘钧秘密派遣使节与李筠会面,

    邀请他一同起兵反抗新兴的大宋政权。

    于此,建隆元年(960年)四月,

    李筠与赵匡胤之间的战争,爆发了!

    李筠本就实力强横,

    再加上背后有北汉相助,

    北宋的形势顿时变得严峻起来。

    赵普看到了自家的劣势,于是强烈建议宋太祖赵匡胤亲自出征,自己愿意随军同行。

    赵匡胤接受了他的建议,但安排赵普留守京城。

    然而,赵普坚决请求随军,赵匡胤最终应允。”

    “与此同时,李筠因获得北汉政权的支持,而显得信心满满。

    并且在他看来‘吾周朝宿将,与世宗义同兄弟,禁卫之士,皆吾旧人。’

    意思是他觉得自己跟世宗义同兄弟,

    军中许多老人都是自己的熟人,

    只要自己扛起郭威、柴荣的大旗为号召,

    后周的旧将以及禁军官兵一定会临阵倒戈,推翻赵匡胤的统治!

    然而,李筠的判断完全错了。

    李筠是李筠,

    郭威、柴荣是郭威、柴荣,

    旧主的权威,并不会简单转移到另一个人生。

    而且,赵匡胤早已对后周旧将恩威并施,分化拉拢成了自己人。

    那些后周旧将有的继续担任原官职,有的甚至还得到了提拔。

    所以试问还有人,愿意想着为后周效忠呢?

    面对李筠的叛乱,赵匡胤早已做好充分准备。

    当战火燃起时,

    他便马上派出大将石守信、高怀德领兵出征。“

    “再看另一边。

    李筠虽然得到了北汉的支持,

    但他与北汉之间的矛盾,也很快暴露了出来。

    北汉与后周本是世仇,

    而李筠又口口声声自称后周遗臣,这便引起了北汉皇帝刘钧的强烈不满。

    同时,刘钧又向李筠军中派遣了一名监军,

    这进一步加剧了双方的矛盾。

    这种相互间的不信任,严重削弱了联合作战的力量。

    赵匡胤派出的石守信与高怀德,很快便取得进展。

    他们的军队在泽州南部大败李筠与北汉联军,俘虏三万余人,生擒北汉将领范守图,并击杀了监军卢赞。”

    “连遭失败后,李筠被迫退守泽州,据城而守。

    然而六月时,

    宋太祖赵匡胤抵达泽州前线,亲自指挥攻城。

    皇帝亲临,大宋士兵士气暴增。

    宋军派出的一支敢死队成功登上城墙,

    泽州随即陷落。

    李筠不愿沦为宋军的俘虏,在城池被攻陷后,他选择了自焚身亡。

    从起兵到败亡,

    这位强大的昭义节度使,竟然只用了两个月的时间。”

    观众们看到这儿,忍不住概况起来,

    “应该是说李筠菜呢,还是应该说宋朝的军队强?”

    “说起来,北宋的军队初期时战力还是很强的。他们南征北战,屡战屡胜,可不是偶然。”

    “但遗憾的是,自从‘杯酒释兵权’后,北宋便转向了重文轻武的道路,这才逐渐导致了后来的军力积弱。”

    “真心希望宋太祖能通过这个视频直播有所觉悟,对国策进行必要的调整。”

    “历史总是充满变数,但愿‘靖康之耻’那样的悲剧永远成为历史,不再重演。”

    “是啊!强大的军队是国家安全的保障。只有文化和经济的繁荣,不过是别人的牧场而已……”

    ……

    视频继续直播,

    “在李筠发动叛乱的时候,

    还有一个人,也在暗地里蠢蠢欲动,

    他便是淮南节度使——李重进。

    在众多节度使中,

    李重进是比较特殊的存在。

    因为他不仅是后周太祖郭威的外甥,同样也是一位功勋卓着的将领。

    在柴荣统治时期,

    李重进与张永德、赵匡胤等人分掌兵权。

    柴荣逝世后,朝廷任命李重进为检校太尉,并调任淮南节度使,镇守扬州。”

    “不久后,

    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篡夺了皇位,

    而后削去李重进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之职。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

    李筠的突然起兵反宋,为李重进提供了一个契机。

    经过深思熟虑,

    李重进最终决定与李筠联手,共同反抗宋朝的统治。”

    “然而,

    令李重进万万没想到的是,

    李筠的败亡竟然来得如此迅猛,

    以至于让他错失了最佳的起兵时机。

    在赵匡胤平定李筠之乱后,

    他一纸调令,将李重进从淮南节度使调任为了平卢节度使。

    这一变动让李重进心生恐惧,

    他担心一旦离开自己的势力范围,便会遭到赵匡胤的暗算。

    为了安抚李重进,赵匡胤特地赐下免死铁券,以表诚意。

    可李重进仍然心存疑虑。

    作为周室的近亲、郭威的外甥,并且还掌握着兵权,

    像他这样的人,

    不就是新皇帝赵匡胤的眼中钉、肉中刺么?

    一张免死铁券,真能保他性命无忧吗?

    残酷的历史会告诉他真相,

    那就是,扯蛋!

    老朱杀了多少有丹书铁券的功臣?

    那玩意儿在手上,与其说是保命符,还不如说是催命符更准确一点儿。”

    朱元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