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风雨归舟
作者:今宵酒醒何处   逼良为婿最新章节     
    进到书房,就见其间的陈设俱是古色古香。迎面是一张丈八条案,条案上帽筒、帽镜、掸瓶、座钟等摆设是应有尽有。
    条案后面的山墙上还挂着一张中堂和一副对联儿,两侧的博古架上各色古董不一而足。条案前面并排放着的两把圈椅中间夹着一张茶几。
    书房正中是一张宽大的书案,上面文房四宝一应俱全。边上一个青花瓷缸里面放着几幅卷轴,书案后是两把曲背交椅。
    而杨晓风带来的那把直背交椅却被放在了书案前最显眼的位置。整个书房看起来就如同是影视剧里文人墨客的书房一般。
    “晓风,看我这些家具怎么样?”柳三爷单手叉腰,另一只手指着书房里的陈设问杨晓风道。
    “您这家具都是老料新工啊!”杨晓风环视了一遍书房里的家具答道。
    “嚯,这你都能看出来?”柳三爷用不可置信的眼神看着杨晓风问道。
    “您这些家具的用料应该都是百八十年的老榆木,但从木茬儿来看,做成的时间应该不超过五年。”杨晓风答道。
    “说的没错儿,你这眼力可以啊,连木料和做工的年头儿都能看出来!”柳三爷赞叹道。
    “这都是跟我那个做文玩古董生意的同学学的。这也就是您做家具的时候没有刻意做旧,要不我也看不出来。”杨晓风谦虚的说道。
    “那也相当可以了,像你这个年纪的年轻人如果不是专门学过,懂这个的可是真心的不多。”柳三爷夸赞道。
    “弄这么一屋子的家具,您可是没少费工夫吧?”杨晓风问道。
    “可不。本来我是想买几件红木家具的,可是老红木的太贵,而且也凑不齐这么多件儿。这新红木呢,又是鱼龙混杂,弄不好就上当。”
    说着,柳三爷就走到条案前,示意杨晓风在圈椅上坐下,然后又接着得意的说道:
    “所以我就烦人托窍的收来不少的老榆木,又求朋告友的找了几个老师傅给做了这一堂家具。而且趁着这个机会,我还跟着学了点儿木匠手艺。”
    “找老师傅应该不难,不过这百八十年的老榆木可是不好找啊?”听了柳三爷的解释杨晓风问道。
    “要说难其实也不难,我就是让朋友帮我打听哪儿有拆老房子的,因为不少老房子用的木料都是榆木。如果赶上‘俏档儿’,花不了多少钱就能拿下来。”柳三爷答道。
    “我说的呢,您这个办法还真不错。今天跟您这儿我又长本事了。”杨晓风捧起人来还是很有技巧的。
    “这不叫个事,稍微动动脑子都能想的到。你再看看我这幅画儿跟这幅对联儿,有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柳三爷脸上带着莫名的笑意说道。
    于是杨晓风就站起身来,仔细打量起那副中堂来。不过冷眼看上去,这只是一幅普通的山水人物画。
    就见画儿上画的后头是山,山头里有河,河里头有小船儿。河上有一座桥,一个小书童夹着把雨伞正过桥要往船上走。画面整体看着就好像是雨过天晴的意思。
    画儿画的不错,可就是看不出来是哪朝的。可当杨晓风看到画儿的上款“风雨归舟”四个大字,和下款“何民三”三个小字的时候,好悬没笑出声来。
    “伯父,您下雨天挂的那张在哪儿了,能拿出来让我看看吗?”杨晓风强忍笑意问道。
    “行啊小咂,连这个你都知道!”柳三爷先是惊讶的看着杨晓风答道,然后又满脸遗憾的说道:“可惜啊,下雨天挂的那张我一直都没找到。”
    “可惜了,要是能凑够一套就好了。”杨晓风依旧忍着笑说道。
    “可不,要是能凑够一套,就能下雨天儿没事蒙人玩儿了。”柳三爷也是满脸笑意的说道,然后又问杨晓风道:
    “对了,你不是有个做文玩古董生意的朋友吗,能不能让他帮我踅摸踅摸?”
    “行,这没问题,回头我跟他说一声,让他给留心踅摸着。”杨晓风答道。
    “那你再看看这副对联儿。”柳三爷脸上的笑意更浓了。
    “行,我得好好儿看看,什么样的对联儿才能配得上这半套‘风雨归舟’。”说着,杨晓风就又看起那副对联儿来。
    就见那副对联儿上联儿写的是“向阳门第春常在”,虽然字写得很不错,但词句却是普通之极,而且跟那幅画儿的内容也是风马牛不相及。
    但写对联儿的纸张看上去却是够老的,起码也是前朝的遗物。可当杨晓风看到下联儿的时候,却再也绷不住了,不由得笑出声来。
    不是因为这写下联儿的纸张一看就是新的,也不是因为这下联儿的字虽然是在模仿上联儿,但却又模仿的不太像。
    而是这下联儿上竟然写的是“背阴窗根狗尿苔”七个大字。这简直就可以跟“一行征雁向南飞,两只烤鸭往北走”相媲美了!
    “伯父……你这对联儿……简直是……太妙了!简直可以跟‘上天言好事,下地醋歹炮’相提并论了。”杨晓风一边笑一边说道。
    “晓风,不瞒你说,这上联儿是我在沈阳道淘换来的。可就一个上联儿挂在那儿它不好看呐,所以我就自己写了个下联儿挂上了。”柳三爷得意的说道。
    “爸,您又跟晓风显摆您这半套画儿和您那半副对联儿了吧?”
    两人正笑着呢,没跟杨晓风一块儿来书房的柳岸月端着茶水走了进来。
    “还真让你说着了。不过这半套画儿跟这半副对联儿都没蒙住晓风。”柳三爷笑着说道,可突然他又脸色一正,问杨晓风道:“晓风,你的名字是哪两个字?”
    “晓就是‘春眠不觉晓’的晓,风就是‘小楼昨夜又东风’的风。合起来就是早晨刮风的意思。”杨晓风面带微笑的答道。
    “哦,是吗?”说罢,柳三爷起身来到了书案前,铺开一张宣纸,提起笔来,可却发现砚台中的墨迹已经干了。于是杨晓风赶忙在砚台里到了点儿茶水,又帮柳三爷研好了墨。
    然后就见柳三爷舔饱了笔,在宣纸上笔走龙蛇的写了起来。待写完之后,在一帮静观的杨晓风和柳岸月均是不约而同的抬头看了对方一眼,但紧接着又把头低了下去。
    原来柳三爷写的正是柳永那首非常着名的《雨霖铃》中的一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而这一句,却正好暗含了杨晓风和柳岸月二人的名字。
    “来。”写完字后,柳三爷扭头各看了自己女儿和杨晓风一眼之后,却把毛笔递到了杨晓风面前。
    柳三爷的举动让杨晓风先是一愣,但随即接过毛笔,在柳三爷写的字右边写到: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这正暗含了柳三爷的名字。
    “好字!”柳三爷先是赞叹了一声,然后又问道:“你父亲怎么称呼?”
    杨晓风没有答话,而是接着写到:垂杨紫陌洛城东。正暗含了父亲杨洛东的名字。
    “你母亲呢?”柳三爷再次问道。
    杨晓风依旧没有答话,而是又接着写到:茂林深处晚莺啼。又是暗含了母亲林晚莺的名字。
    这时,柳岸月也从杨晓风手里接过了毛笔,又接着写到: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也暗含了母亲白秋月的名字。
    “怪不得,原来是故人之子。”柳三爷轻声叹道。
    “伯父,您与家父相识?”杨晓风问道。
    “二十几年不见了。你把这幅字带回去,他一看就明白了。”柳三爷淡淡的说道。
    听了柳三爷的回答,杨晓风一下子就明白了父亲为什么跟自己说‘至于柳家三丫头,你要是真喜欢的话,就使点儿劲儿。要是不喜欢的话,也别害了人家’的话了。
    “那您跟家父当年……”杨晓风试探着问道。此时,杨晓风心里非常想知道一些父亲的往事,因为他几乎都没跟自己说过他的过往。
    “他没跟你提起过?”柳三爷反问道。
    “没有。”杨晓风答道。
    “唉,没想到他竟然就跟我在同一个城市里,我居然一点儿都没发现他的踪迹。”柳三爷又是叹道。
    “既然他没跟你说,那我也就不便跟你说了。不过你放心,也许很快你就会知道了。咱们还是先商量一下金钢桥的事该怎么办吧。”
    “爸,现在金钢桥的拆除重建已经开始招标了。凭咱们柳家的实力,根本就无法改变这个现实。”边上的柳岸月插话道。
    “大月说的没错,光凭柳家,要想保住金钢桥,实在是太难了。晓风,你说呢?”柳三爷问道。
    “伯父,柳家在津城可以说是跟‘八大家’并列的存在,难道这样的实力还保不住金钢桥?”杨晓风反问道。
    “唉,晓风,你只知道在津城柳家不次于‘八大家’,可你不知道的是,津城柳家这二十几年来其实是靠申城柳家的输血才有今天的实力的。”柳三爷答道。
    “申城柳家?伯父,您能跟我细说说吗?”杨晓风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