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贤者大汉的法家高层数量是极其庞大的,有贾谊,晁错,张释之,张欧,郅都等十几位两千石以上的高官,他们站在一起极其令人瞩目,经过了几十年的休养生息,法家再次成为当世显学之一,并且占据了大汉朝廷很大一部分位置,御史大夫之位已经被法家掌握二十年。
贾谊笑着宽慰道:“朝廷以百姓为根基,我等自然应该为大汉的百姓服务,百姓是大汉的主人,又何来骄纵之说。”
都说儒家是最会适应统治者的学说,但其实法家比儒家适应力更强,大部分儒生口嫌体正,没有逼到生死存亡的时候还是要点脸的,但法家他们就赤裸裸的认为自己是帝王的鹰犬,以帝王的意志为准则,这也是历代帝王喜欢用法家的原因。
而来到大汉朝之后,大汉天子要建设大同世界,法家就为朝廷制定通向大同世界的制度,天子认为天下是天下人的,说大汉的百姓是天下的主人,那么法家也就尊称天子的号召,把大汉百姓看成是大汉的主人。从立法,执法都站在百姓一方,也就是因为法家的这种改变,让法家在大汉的名声都变好了,因为站在百姓一方,法家在大汉基层建立了牢固的根基,无数散布在乡村的法曹成为了法家这颗参天大树的根基。
倒是晁错劝说道:“兄长行霸道之法,这在先秦没错,但由着大汉缺乏仁义,只能沦为酷吏之流,如此名声会阻碍兄长更进一步发挥自己的才干。”
大汉的法家已经和战国时期的法家往前不同了,说是全新的法家也不为过。大汉的要讲仁义,于是法家说法律是最低的道德,道德是最高的法律。
维持现在的法家高层都不惜也学着修改法家先贤的形象,改善他们的名声,像大秦的土崩瓦解,法家把黑锅甩到始皇帝身上,还有一部分则说是当时天下都没有治理大统一王朝的经验。
而对于商鞅这个在法家历史上有重要地位的人,他们也想办法改善商鞅的名声,大力推广商鞅见秦孝公的故事。
说当年商鞅游说秦孝公时,提出了三种治国之道,分别是帝道,王道和霸道。
帝道崇尚自然,无为而治。他追求的是一种天下为公的理想境界,统治者以天下苍生为念,治理国家不以个人欲望和利益为先,而是以公平和正义为指导。传说中为是地道的贯彻者。尧舜被认为是帝道的贯彻者,他们将王位和德才兼备的后人,体现了地道的无私和公正。
但秦孝公却不喜帝道。
于是第二天商鞅见秦孝公,对他讲述了王道之法。
王道主张以德治国,通过统治者的德行和善行赢得天下,诸侯归心,从而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王道讲究以德以来治国,注重统治者的德行和家族的传承。
但秦孝公却依旧不喜王道。
于是(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