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龙朔元年春
作者:莯莀   三国:出来混要讲家世,你算什么最新章节     
    龙朔元年(195年)春,积雪初融,嫩柳抽丝,汉江两岸已显露一丝春色。

    春寒料峭,襄阳城外,岘山之上,一处巨大的工地中五万徭役与囚徒在军士的看押下负土担石挥汗如雨。

    高达百余丈的岩壁之上,无数的工匠们凿击着岩壁,一座巨大的伏羲摩崖石刻雕像即将完工。

    《帝王世纪》记载:“伏羲葬南郡,在襄阳”。

    而这座摩崖石刻则是杨陵封王时汉帝宝库中抽取的奖励,天阶绝品图纸【人皇镇国-伏羲像】。

    杨陵称楚王之后,汉室老臣与麾下的少部分将领颇有微词,就连“儿女亲家”曹操也似乎有些许怨言。

    所以就在去岁冬日杨陵得到图纸之后便立即诏令工部尚书南宫逸选址开工,务必在龙朔元年四月之前,完成这尊【人皇镇国-伏羲像】。

    【人皇镇国-伏羲像】不仅能够提高【君威】强度与扩展速度50%,还能大幅提高疆域之内文武官员、在野名士,领地百姓对于君主的认可。

    虽然昼夜不息的工地中死了不少囚徒,但北伐在即,杨陵可不愿意北伐之时楚国之内出现暴乱。

    要是出现暴乱,那死的人会更多。

    虽然名义上汉天子划南郡与江夏两军给杨陵为封国,但天下之人都明白,楚国的疆域东至大海,北至黄河,西连雍凉,南至琼州,楚王已有君临天下之姿。

    “王上!锦衣卫指挥使,玄幽候张三符求见!”

    魏忠贤的干儿子司礼监掌印太监兼提督东厂曹化淳在楚公寝宫外轻声唤道。

    曹化淳早年一直更着魏忠贤,后来又随着魏忠贤去了司隶,此后又担任江东镇抚使镇压民乱,也是个有能力的人。

    杨陵进位为楚王之后,在魏忠贤的举荐之下进入楚王宫服侍杨陵。

    杨陵也觉得张三符权柄过重,而且曹化淳一身“天罡童子功”武艺不俗,便将曹化淳留在了身边。

    殿外的张三符焦急的来回踱着步子,曹化淳则望着张三符一脸恭敬的笑意。

    而殿内的杨陵此时正在与甄宓造娃,逼近都称王了,只有两个儿子子嗣确实有些单薄。

    又过来半个时辰,杨陵打完一梭子之后,杨陵在宫女的服侍下进入了偏殿的汤池之中沐浴,收拾妥当之后才传张三符进殿了。

    杨陵并不是朱元璋那样事必亲躬的人,他有强大的内阁与经验丰富的辅臣帮助他处理政务,所以他的日子过得也挺悠闲。

    神清气爽的杨陵望着一脸焦急的张三符道:“三符,何事如此慌张啊!”

    张三符低着头偷看了一眼杨陵拱手道:“王上!刘备在邺城发布檄文,召集天下诸侯,讨伐我大楚!”

    龙朔元年(195年)三月末,北汉王刘备在邺城登台祭祀汉室宗庙,以“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的惊世之言发布檄文,号召天下诸侯讨伐楚王杨陵。

    而张天邦也在晋阳称王,国号晋。

    随即秦王皇甫麒、晋王张天邦起兵响应刘备,天下震动。

    “盖闻明主图危以制变,忠臣虑难以立权。是以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立非常之功。夫非常者,固非常人所拟也。”

    “曩者,强秦弱主,赵高执柄,专制朝权,威福由己····”

    承乾殿中,文武百官并列,楚王杨陵跪坐在玉案之后,闭目听着御史张松战战兢兢诵读的《讨杨檄文》。

    听到这里,杨陵不禁“噫”了一声,道:“这檄文怎么这么耳熟啊?”

    等了片刻,却没有听到张松继续诵读的声音,杨陵沉声道:“念!”

    张松满头大汗,扔掉手中的檄文,的匍匐在地,浑身抖如筛糠,带着哭腔道:“臣····臣不敢!”

    张松身为御史台御史,整天弹劾这个,弹劾那个,和他有仇的官员不在少数。

    前不久张松还弹劾工部尚书南宫逸建造伏羲像时账目不清,又贪污之嫌,搞得南宫逸灰头土脸。

    此刻南宫逸见状,连忙上前补刀:“张大人!王上让你念你就念!难道王上会因为你读个檄文就治你的罪吗?”

    正当南宫逸幸灾乐祸之时,杨陵的声音在大殿中响起。

    “南宫逸,你来念!”

    “啊!?”南宫逸一脸愕然的望着杨陵。

    杨陵有些愠怒道:“孤让你念这檄文!”

    南宫逸一脸悲苦的挪步上前,捡起地上的檄文,看了一眼,顿时也吓出一身冷汗。但要是不念,说不准杨陵会干出什么事来。

    南宫逸提起袖子擦了擦额头上的汉,畏惧的看了一眼杨陵,一咬牙,大声念道:“楚王杨陵:祖父杨馥苟且于奴婢生其父。其父甲,饕餮放横,伤化虐民,逐于江海,流亡于荒蛮!”

    “杨甲酒后淫乱,强抢农人之女,而生陵与乡野。陵,流亡遗丑,本无懿德,犭票狡锋协,好乱乐祸。”

    “嘭!”

    一声巨响,案上的博山香炉被杨陵扫翻在地,满朝文武匍匐不言,南宫逸连连叩首,额前淤青。

    杨陵这才察觉自己有些失态了。

    他哈哈一笑道:“此文何人所书啊?织席贩履之徒,可写不出这样的锦绣文章。”

    张松叩首道:“乃是冀州主簿陈琳所书!”

    杨陵一阵愕然后连忙出言掩饰尴尬:“这陈孔璋有些才学,但怎么格局如此之小。打仗就打仗,怎么还污人父母?”

    “众卿平身,平身。南宫逸你继续。”

    众文武再拜道:“谢王上!”

    南宫逸却不敢起身,咽了口唾沫,只敢跪着念道:“黄巾之时,陵逡巡不进,坐视皇甫亡于长社而后争其功!又至河北,谄媚与董贼,奴颜婢膝,沆瀣一气,排挤忠直。”

    “···挟持少帝,祸乱与南国。”

    “豫章太守陆渊,英才俊伟,天下知名;直言正色,论不阿谄;一夫奋臂,举州同声。”

    “江东之众,援旌擐甲,席卷起征,金鼓响振,陵众奔沮。陵之宗族爪牙,埋骨于江东!荆襄之地哀嚎遍地,纸钱漫天····”

    正当南宫逸打算继续念下去的时候,一员身披金甲,膀阔腰圆的骁将出列跪地叩首,恸哭道:“王上!家父为国征战,马革裹尸!岂容北地叛贼污蔑!”

    “陌刀军五营将士!请战北伐!”

    杨陵抬眼望去,原来是已故的烈阳将军、陌刀军统领李嗣业之子李佐国。

    李佐国话音未落,七郎杨延嗣出列跪地拱手道:“王上!臣弟请战北伐!”

    紧接着,杨延定、杨延昭、杨延辉、杨延德,皆出列齐声请战。

    而赵云、陈庆之、甘宁等大将皆目光灼灼的望着杨陵,请战之心溢于言表。

    杨陵不置可否的将目光望向了内阁的几为辅臣,房玄龄手持玉圭,出列拱手道:“王上!今南方已定,成都、襄阳、淮南之粮盈仓满室,三军将士士气高昂。”

    “正可兴虎贲之师,起百万之众!扫平天下!”

    “臣,附议!”魏征、张居正、谢玄出列拱手,殿中六部文武也纷纷出列请战。

    杨陵按剑起身,大声道:“宵小作乱,当平之!传令!三日后!誓师北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