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再续,书接上一回。
这是我们凌家从安徽休宁出发的第43天,来到了湖南常德古城。
今晚,我们将夜宿在这个湖西北重镇。
常德古城,在西汉时被称作武陵,是因为所在的地方,是位于湖南、湖北、重庆和贵州之间的武陵山脉地区。
历史变迁,常德管辖的范围也越来越大,曾成为州、司、路,后来,武陵变成常德属下的一个小镇。
常德自古以来,就是出入滇黔必经之地。
从常德,往西北,古时可通夜郎国、四川盘地,往西南,可达贵州、云南;往东,可经洞庭湖入长江,直达中原核心腹地。
这也是为什么当年明太祖建功立业,先取常德路的原因!
常德依山傍水,气候温和,让许多人迁来此处后,就不想再离开,所以常德的居住人口十分多。
我们走在常德古城的街道上,可以看到不同民族不同的装束,但是很奇怪,他们许多人都用西南官话沟通,而不是湘语;这个应该是跟中原南迁移民有关。
西南官话的代表,就是四川话。
我们从湖北公安上岸步行后,除了临时雇请的挑行李的脚夫和轿夫外,迁徙的家族成员加上休宁家中的帮工佣人计有103人,加上要跟我们一起去白水河瀑布的船夫,就是104人。
之前走到凤凰岗古镇时,就有五名帮工决定留下居住,现在到了常德古城,也有数名帮工萌生了留下不想继续前行的念头。
这样的长途迁徙,虽然不是后有追兵的亡命天涯,但是风餐露宿在所难免。
凌家世代从商,走南闯北已深入血脉,也幸得有足够多的黄金,可以一路上无后顾之忧。
但是即使金钱无忧,攀山涉水的艰辛,只有身历其中才可以感受。
对于帮工想留下不往前走的要求,凌家人是理解的。
三叔让他们几人如常跟我们一起住宿,让他们仔细考虑清楚,如果明天决定留下,就送给他们足够的安家费,让他们在这里生活。
果然,第二天,就有四名帮工提出留在常德城,不跟我们入滇,此是后话。
常德,是人口众多的移民城市,其地方美食,也天南地北,应有尽有。
家中长辈知道有帮工要离队,专程嘱咐三叔安排晚饭要丰盛一点,以作告别。
毕竟是湖广之地,在常德可以吃到许多关于鸭子的菜式,连续上了几个,都是鸭肉。
我发现这里的牛肉粉特别好吃。
饭店老板告诉我们:这牛肉粉是常德当地美食,叫津市牛肉粉。来常德,人们必须要吃这个!
还有一种叫石门五香丸的丸子,也是鲜香非常!
也怪不得四名帮工想要留下不走了,我们一入常德城,就能从城中川流不息的烟火中,感受到古城安居乐业的一面。
人往高处走。
有时候,人们走着走着,自认为已经找到心目中的理想之邦,也就希望停下漂泊的脚步。
常德古城,早在战国时,秦国的蜀郡守张若在这里筑城管理,最初时,常德古城也不叫武陵,而是叫张若城。
说起这个张若,真猛人也!
张若在川蜀之地,为官三十余年,先后辅佐了三代蜀侯公子通、蜀侯辉、公孙绾。
可能只有张若这样的有才之士,人们才可以得知什么叫作不动的官员,流水的蜀侯!
因为这三代蜀侯先后获罪被杀,丝毫不影响张若做他的官职。
秦昭襄王杀死最后的公孙绾后,决定不再立蜀侯,而是设立蜀郡守一职,由张若治理蜀地。
张若能文能武,和平时能管理人民,战时又能带兵打仗。
张若为秦国攻城掠地,扩张领土,东征楚国,将巫郡和江南之地,成为秦国的黔中郡。
张若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他主持修筑了成都城、郫城和临邛城。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