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普光禅寺
作者:风疏竹   我是九世单传的天才幸运糖宝最新章节     
    前文再续,书接上一回。

    前边讲到我们在湖南常德的慈云禅寺,即后来的药山寺,住宿一晚。

    值得一提的是,现代的药山寺北边就是津市,早在明代,药山寺与津市的“关山烟树”,是澧州八景之一,此地一直都是明朝皇家园圃。

    但是在明朝初年,我们一行人路过此地时,后来被称作“湘北名埠”、“九澧门户”的津市还未出现。

    津市是在明朝正德九年,即公元1514年才出现,因“傍津设市”,故名为“津市”。

    药山寺南边,就是有着2200多年历史的武陵县,即现代的鼎城区。

    武陵县古称朗州,这里地处洞庭湖西滨,是一望无际的平原,仅有少许起伏的丘陵山地。

    锦绣之江南,肥沃之土地,吸引着大量北方移民的加入;从秦朝开始,武陵县十分兴旺,曾历为州、郡、府治所。

    岁月流传,到了现代,鼎城在现代,就被视为中原文化和湖湘文化相互交融的一个文化标本。

    言归正传。

    一夜无事,又到天明。

    第二天一早清晨,天刚蒙蒙亮,我们就离开药山寺出发了。

    我们在长江上岸后,从公安镇出发时,曾雇了十多辆牛车,但是到了永安镇的太平口渡河前,所雇的牛车不渡河,全返回到公安镇了。

    考虑到老人小孩长途跋涉会吃不消,途经有轿可雇之处,就雇上轿子,让老人妇孺坐轿,轿夫愿意跟着走多远都可以。在规模大一点的小镇,都能租到轿子。

    清晨,天气已经很凉了。

    挑夫们挑着行李,轿夫抬着轿子,青壮年就夹杂其中步行,百多人鱼贯在村间乡道上。

    中午前,找一处有溪水的开阔地,生火煮饭。

    吃完饭,我们又继续赶路,毕竟现在天气早晚温差大,如果晚上滞留在户外过夜,容易生病。

    远远地,我们看见有一座山,山脊象竖起的鱼翅,逶迤绵延数十里,

    待到走近时,发现林丰树茂,云雾缭绕,气象万千。

    有一个挑夫告诉我们,这座山叫做阳山。

    我们来到的这座阳山,位于湖南常德,在现代,被称之为太阳山。

    阳山山下,修建有密密麻麻的许多僧院,有些是男僧寺庙,有些是女僧庵堂。

    三叔他们跟僧院的主事沟通,主事就安排空出一个僧院让我们一行人住一个晚上。

    船夫看见我和萧遥剑,就上前告诉我们说:阳山的山顶有座普光寺,建造十分精湛,值得上山参观。

    我和萧遥剑听了,就去找凌轩他们,想登上阳山看一看船夫口中所说的这两座庙。

    凌轩安排好工夫后,就和船夫一起,带着我们一群子弟,沿着山道上阳山。

    一群年轻人,在船夫的带领下,在山道上,脚步轻快。

    船夫告诉我们:普光寺从宋代开始,就是香火旺盛的佛教圣地。

    只见阳山上,沟壑众多、溪涧潺潺、峭壁林立、悬崖险峻,山间小路一转,又见缓坡丛林、山岗谷地,虽已秋深,仍见山花烂漫,如斯美景,令人不禁叹为观止。

    最险的是脊岭游道,我们游走在山峰狭窄的山脊上,无拦杆、无扶手,两边均是悬崖!

    沿着脊岭游道,走过一座座山峰,终于到了山顶的普光寺。

    正如船夫所说,普光寺建筑十分精湛,很值得登山,其中的金顶庙、梁王庙,这两座庙所盖的瓦,均为生铁铸造,在下午的斜阳照射下,闪耀着独特的乌黑发亮光芒,有一种古朴的厚重味道。

    为什么古时候的寺庙会使用铁瓦?

    这是因为寺庙一般都是明火暗香,容易产生火灾,虽然屋梁也可以着火塌下来,但是铁瓦即使掉下来,也不会断裂坏掉,那么重建时,铁瓦仍然可以使用。

    这是古代人居安思危的一种思虑。

    我们走进寺庙大殿,发现这里所供奉的佛像,金光闪闪!

    年幼的凌家弟子情不自禁地轻声赞叹说:金佛啊!

    走出大殿后,船夫微笑着告诉我们:佛像不是金的,是九火铜!

    我们很好奇,就问什么叫“九火铜”?

    船夫说:铜炼十次即成金,九火铜就是再多炼一次,就成为金子的铜。

    我听了此话,也呆了:铜就是铜,怎么可能变金?

    后来仔细一想,我就明白过来了!

    铜的属性不及金的属性稳定,容易氧化而生铜绿;用金修大佛,费用大还容易让贼人惦记;想佛像能闪耀金光,好办法就是在铜佛像外边鎏金。

    明代的普光寺,后来在20世纪七十年代毁于人乱;现代的人们看到的,是原址重建的普光寺;铁瓦和九火铜佛的古代工艺,当然无法重现。

    世事沧桑,此是后话。

    普光寺就在山顶,在寺庙正门口有一个观景平台,在这里可以看到阳山之南,是夕阳下水光潋滟的柳叶湖。

    船夫遥指着柳叶湖方向,对我们说:湖的南岸,就是常德古城!

    只见湖岸尽头,袅袅雾气,依稀可见有城阖模样,仿佛海市蜃楼一般。

    怪不得唐朝诗人刘禹锡六上阳山,大概也是被阳山的景色所迷。

    正是:

    荆巫脉脉传神话,野老娑娑起醉颜。

    日落风尘庙门外,几人能踏竹歌还。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