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各人心思
作者:星光不灿烂   烧火丫鬟的逆袭之路最新章节     
    入夜,富余年二楼的一个包厢里。

    临海县衙里的几位老人,除了老曹头其他五人都在。

    “张大人你老见多识广,你说咱们这位新来的知县大人如何,能在咱们这儿待多久,咱们真要去配合他吗,怎么配合啊?”说话的人是孟大虎,他有事从来不喜欢憋在心里。

    “我看这位宁大人好像还挺有本事的,去一趟府城,不光把经费要出来了,还多要回来三百两银子。”守门官侯五一脸兴奋的说道。

    他现在看新来的知县大人是怎么看怎么顺眼。自己介绍几个哥哥过来维修县衙的房屋,大人没多问一句话便将这活计交给了大哥他们,还直接给了五十两银子做先期款。

    虽然这活大哥没赚多少钱,但知县大人这份信任也足矣让他受宠若惊了,而且也让他在家里人尤其是几个哥哥面前感觉特有面子。

    侯家有亲兄弟五个,侯五是家里最小的儿子。俗话说的好小儿子,大孙子,老太太的命根子,他最小所以也是兄弟几个当中最得宠的。可是自从几个哥哥先后结婚后,孩子一个一个的往外蹦,家里的日子变的越发艰难起来。

    等他成婚后他不想和几个哥哥一样做泥瓦匠,想让老娘给他谋个差事。后来家里花钱托人他如愿谋了个守城门的差事,但因为花了不少钱,惹得几个哥嫂开始对他不满。

    本来以为自己有了差事,就能自力更生自己养家了。刚开始那两年还好,那时临海县还有城门,自己这个城门官多少还有点油水,哪怕是每天进城的菜农给自己两把小菜,自己家当天就不用再花钱买了,天长日久,积少成多,一年下来也能省下不少。

    上面有规定,带货物进城的老百姓一次需缴纳两个铜板的进城费,如有车马加收两个铜板,如果不带货物是不需要缴纳进城费的。可不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他发现带东西进城卖的老百姓越来越少了,一天下来有时只能收上来几个铜板。

    他家已经开始花钱买菜吃了,以前一个月一两银子的俸禄还勉强够花,现在已经开始捉襟见肘了,不得已只得回去和爹娘哭穷,娘心疼他,自然少不了私下补贴他,后来被几个哥哥嫂嫂知道后,对他就更加不满起来。

    直到今年春天,给大哥介绍了维修县衙的活后,几个哥哥才对他有了好脸色,然后前几天又把大哥他们叫来继续修葺县衙,这次比上次的活还多,几个哥哥现在看见他也会关心的说上几句话了。

    所以在侯五心里他期望宁子谦在临海县待的时间能长一些,要是个真有本事的那就再好不过了。

    “今天叫你们几个来也是想问问你们的意见,我年纪大了,顶多再干个两三年也就到头了,再怎么折腾也就这样了。你们比我年轻,还有奔头,你们要是想赌一把那以后做事可不能再像以前一样浑水摸鱼,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了。

    我看咱们这位新来的知县大人魄力不小,也确实是想在临海县做出一番成就来,要不然不能一来就先自己掏钱修房子。

    我在临海县干了快三十年了,三十年前啥样,现在还是啥样,除了房屋街道更破旧了之外,老百姓的日子是一点都没有起色啊。”说到这里张县丞的脸上露出了迷茫之色。

    想当初他考中举人后,又接连参加了三次会试,但都屡试不中,灰心丧气之后,便直接补了官,被派到了临海县做县丞。他老家离着临海县不远,所以当时也没多想,就高高兴兴的来上任了。

    可是到了后,他才知道这临海县实在是太穷了,也曾想过辅佐知县大人好好发展临海县,让当地的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但是这些被分派到临海县的知县大人们有的来后就开始四处托人求关系打点,想要离开临海县,根本就不关心政务。

    有的倒是一腔热血上任之后尽心竭力想为临海县做些实事,纷纷出台各项致富政策,但奈何能力有限,最后都无疾而终,而且反到把老百姓的积极性给折腾没了。

    可以说他们这就是铁打的临海,流水的知县,这三十年来他送走了不下二十位知县大人,做的最长的就是上一任知县吴大人了,但是他在任的那些年临海县是一点都没发展起来。

    他原来也曾想换个地方,但奈何一没有门路,二没有钱啊,后来年纪渐渐大了,家小也都搬了过来,慢慢的也就熄了这个念头了,只想平平稳稳的做到告老还乡。

    “我一个仵作,问我死人的事我清楚,其他的事我可什么都不知道。”陈仵作闷闷的说道。

    陈仵作原名陈通,三十多岁的年纪,子承父业接了陈老爹的职位,至今还没成家。因为有个当仵作的爹,所以陈通自小就和尸体打交道,给他爹打下手。别的小孩都怕他,也没人敢和他玩,再加上父亲也是个不善言辞的人,所以就养成他沉默寡言的性子。

    长大后也很少和其他人来往,一是他自己不喜,二也是怕被别人嫌弃。他平时去的最多的地方就是城外的义庄,看守义庄的沈老头是他爹的生前好友,现在也成了唯一一个能和他说的上话的人。

    最近半年因为没发俸禄,不得已,陈通才接了份杀猪的差事,现在俸禄到手了,差事自然也就不用再干了。

    陈通对于谁当知县都是无所谓的态度,只要给他按月发钱就行。

    “陈大哥,知县大人说是让咱们配合他,也就是想要咱们一个态度罢了。”这回说话的人是王文书。

    王文书原名王昌盛,是一名秀才,因为家境贫寒,后来无力再参加科举考试,机缘巧合之下在县衙谋得了一个文书的职位,当时想的是先在县衙里做上几年,等手里有了钱后再继续去参加科考。

    可是当初想的有多美好,现实就有多残酷,堂堂一个县衙,竟然连自己那点微薄的俸禄都不能按时发下来,生活都不能维持,还何谈抱负。

    一晃七八年过去了,当初和他一起进来的那几位早已经离开了,只剩下他一人,当然走的那几位无一不是去了更好的地方发展去了,也只有他这种没权没势的穷秀才会一直本本分分的待在这里熬日子。

    他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每月能按时发放俸禄,如果新来的知县大人能做到这一点,他一定会尽心尽力去做事的。

    “我一个大老粗,不懂那么多,你们说怎么着就怎么着,让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孟大虎知道自己脑子不好使,所以也不喜欢多费脑子想事。

    “看来你们对宁大人的印象都不错,那咱们就都尽自己的本份,做好自己的分内事。”张县丞拿起面前已经凉掉的茶水直接一饮而尽。如果这宁子谦真的是个有本事的,自己最后这几年也会尽力去辅佐他的,就当是为临海县百姓尽自己最后一份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