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罕听着众人的讨论声,火气大发,直接将药包打开检查,翻了很久却发现里面只有药。
外面的人都生气的喊道:“这里可不是你们酉鞍,整天欺负我们就算了,病人的药你们都查,还有没有人性。”
乌鲁罕拔出剑,直接朝外面吵闹的人喊:“怎么?想死吗?”
杨勉怕刺到百姓,赶紧走到百姓前面拦着,道:“乌鲁罕,查也查了,这里是京都,不要乱来。”
很多百姓一起喊:“将他赶出去,赶出我们的地方。”
乌鲁罕一气之下将剑刺向杨勉,李若赶紧用剑挡开。
杨勉怕伤着百姓,赶紧转身喊道:“大家快走!”
众人都站着没走,几个壮汉直接上前,站在杨勉旁边,安慰道:“小姐,我们被他们欺负够了,今天新账旧账一起算。”
后面的百姓一起喊:“赶出去,赶出去。”
乌鲁罕被吓到,往后退了两步。
杨勉怕真的打起来,赶紧拦着道:“大家别急,听我说。如果不是看在酉鞍跟我们还算友好的份上,我也不容他在这里,可这里毕竟是京都,如果他们的人在这里出事,势必引起两国纷争,受苦的还是百姓。今天这事我们就给他些教训,让他们知道我们也不好欺负。”
这时孙南歆带着人从人群中挤进来,杨勉像看到了救星。
孙南歆走到杨勉身前,朝乌鲁罕喊:“乌鲁罕……”
杨勉心想:“还好你来了,不然万一打起来,伤到哪一边都不好交代,得赶紧想办法让百姓离开。”转头外的百姓说道,“救兵来了,大家都散了吧。”
众人这才陆续散开,乌鲁罕见状,狠狠瞪了杨勉和孙南歆,甩甩袖子也离开了。
孙南歆赶紧转头看着杨勉,着急的问:“你没事吧?”。
杨勉微微笑了笑,道:“我没事。”
孙南歆惊魂未定,道:“你今天得罪的是二皇子陪读,他为人狭隘,以后可少不了你的麻烦。”
杨勉像是出了一口恶气,心中突然舒畅了,略带委屈的说道:“他为人狭隘,我也不大度,是他先惹的我,又不是我先惹他,如果因为他有靠山我连反驳的权利都没有,那……何来公正。”
孙南歆怕杨勉多心,赶紧解释道:“是……是他们不对,他们横行霸道惯了,我只是担心你。”
杨勉笑着点头安慰道:“不必担心,我下次注意,好不好?”思考片刻,咬紧牙关道:“尽量忍忍……再忍忍……”
孙南歆从未见杨勉如此,要说最了解她的一定是赵兰幽,有些语无伦次道:“我不是……我的意思是……我……不是怕你得罪他们,我是怕他们伤到你。”
杨勉道:“既然敢得罪,自然有办法应对。”见李若重新换好药包,接着对孙南歆说道,“孙公子,我们的药抓好了,我们就先走了。”
孙南歆想起正事,赶紧开口道:“我正好要找博伦,我跟你们一起过去。”
杨勉微微点头,几人一起离开药铺。
走在路上,孙奇一脸崇拜的看着杨勉,笑道:“今天看到乌鲁罕狼狈的样子,真是太解气了。以前就看到他恃强凌弱,没想到他也有今天,看来坏人还得恶人磨。”
杨勉一边笑一边摇了摇头。
孙南歆赶紧跟杨勉解释道:“杨小姐,不好意思,被我宠坏了,他不是说你,别往心里去。”
杨勉见孙南歆有些紧张,笑着回:“无妨,人本来就没有绝对的好坏,也没有绝对的善恶。”
孙奇才反应自己说错了话,赶紧解释道:“姐姐,对不起,你可不是恶人,你是好人。你没看到今天百姓都站在你这边,看乌鲁罕以后还敢这样放肆。”
李若看着孙奇,有些吃醋,道:“姐姐??我们家小姐可没这么大的弟弟。”
孙奇赶紧改口道:“不好意思,我是崇拜您,才这样叫的。您如果不喜欢,我可以叫你大英雄。”
杨勉赶紧笑着说道:“别别别,大英雄?我可受不起。”
李若故意嘲讽道:“前几次你还说我们小姐的不是,这次怎么又大英雄、大英雄的叫了?”
孙南歆看向孙奇,故意说道:“你呀,平时是对你太好了,才如此口无遮拦。”有些疑惑问道,“杨小姐不会真的是想为百姓出气,才故意这样做的吧。”
杨勉笑着回:“嗯……是,也不全是。”想了想接着道,“我怎么能是故意的呢?”
孙南歆以为杨勉这样做全都是为了百姓,心中有些欣慰。
杨勉几人走到李府附近,碰到李博伦。
李博伦匆匆走上前,喊:“表妹、南歆。”
杨勉:“表哥。”
孙南歆:“博伦哥。”
李博伦微微点头回应,打量了杨勉,问道:“刚才听说你跟乌鲁罕发生争执,他没伤到你吧?”
杨勉笑着回:“没有。”看了一眼孙南歆,道,“孙公子帮我解了围。”
李博伦点头道:“没伤到就好,不然让舅舅知道,不知得多难过。”
杨勉听到此话,不禁有些伤感。
孙南歆看向李博伦,笑着说道:“博伦哥,今天来找你,是想告诉你,王夫子今年举办的‘慧眼聚论’就在几天之后,现在好多文人才俊都赶来京都了。”
几人听了都非常激动,这个聚论给了很多有能力的人,一个施展和被世人发现的机会。
杨勉听很多人说起过,却是第一次遇上,不免有些激动,笑着说道:“听说当今很多才俊聚集此地,讨论实事。可以听到很多新奇的观点,这里也走出了很多英雄,被世人传颂,给朝廷提供了很多人才。”
孙南歆道:“嗯,这里走出去的人才,遍布各地。”
李博伦道:“王夫子德高望重,教出过很多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涉及到各个行业,可以说拥有一呼百应的能力。”
孙南歆越说越激动:“所以,也只有他这里才敢办这样的聚论,我们每年都会去听。朝廷多次请王夫子下山,他都以习惯了自由生活为由拒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