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嘘,不告诉你外祖父,待会儿等他来让他猜猜金玉满堂是哪个。”李氏眨了眨眼,对苏小荷说。
两人都没应声,苏老头也不在意继续贴对联,厨房里苏小荷继续忙活。
金玉满堂其实就是玉米粒,胡萝卜丁,黄瓜丁和青豆一起炒。
苏小荷将提前准备好的食材倒进油热后的锅里,翻炒两下后加入适量的调味料再炒熟就可以了,一道快速名字好听的素菜就做好了。
将炒好的菜放进一旁的锅里保温,接下来就该煮汤了,肉丸汤是大家在苏家食铺的时候就经常喝得汤,所以做起来也很得心应手。
汤好之后就只剩下蒸蛋和清蒸鱼了,蒸蛋也是很快,弄好直接放一旁蒸就行了。
清蒸鱼操作也简单,主要是调的料汁和去腥;首先将鱼改刀冲洗干净,然后抹上盐加葱姜蒜腌制十分钟后,等锅里的水烧开后就可以上锅蒸了。
差不多也是蒸十分钟左右,等鱼熟了之后倒掉盘子里的汤汁以及撇去里面的葱姜蒜后,再调好料汁就可以了。
菜都熟了,年夜饭也正式开始了;苏老头贴好对联后,洗了洗手就跟着一块去厨房把菜端进堂屋里。
菜摆好后,苏老头拿着鞭炮在门口点燃,随着鞭炮声响起三人也落座了;苏老头象征性地说了些吉利话后,就可以开吃了。
虽然只有三个人,但相对平日里,大年三十的氛围还是有些不一样的。
不过还没等苏老头拿起筷子,李氏还记得自己在厨房里跟苏小荷说得话。
“老头子,先别急着吃;这里有道菜叫金玉满堂,你猜猜看是哪道?”
“金玉满堂?”苏老头看着这一桌子的菜,又是金玉又是满堂的,那应该是有黄色有白色份量又多的菜了。
苏老头一道菜一道菜的仔细看过去,最后指向那盘靠近苏小荷的金玉满堂问:“这盘?”
李氏一看,还真被他猜对了,“你咋猜出来的?”
“害,我寻思着不是叫金玉满堂吗?那肯定是有金色,白色然后份量又多的。”苏老头见自己一下就猜中了,十分得意的说,顺势用勺子挖了一勺金玉满堂到自己碗里。
虽然猜的思路有些简单粗暴,但结果是正确的;李氏听完整个人豁然开朗,她那会儿在厨房里咋没想到呢!
“吃鱼吃鱼!年年有余!”苏小荷拿着筷子,对还在懊恼自己刚刚在厨房咋就没想到猜金玉满堂的思路的李氏说。
“哎,好!吃鱼!年年有余!”
等李氏率先夹了一筷子鱼肉后,苏小荷这才跟着伸筷子夹鱼肉。
吃了口鱼肉后,又夹了块红烧猪蹄开始啃起来,三人边吃边聊,甚至苏老头啃了口猪蹄后突然想起来自己前几天去镇上买的酒忘了拿出来了。
这是他特意选得果酒,就为了让苏小荷和李氏都能喝上一些。
三人啃着猪蹄,喝着果酒,好不畅快。
另一边吕家,吕行止这会儿也在厨房帮着陈氏端菜,因着只有两人所以菜大概就弄了六个,毕竟年夜饭还是得丰盛些。
吕行止看着这又是肉汤,又是鸡鸭鱼的,想到去年大年三十,他跟陈氏只弄了四个菜,肉也是切得一小块。
即使是过年,陈氏也在想法子省点银子为了给他以后科考。
但是今年不一样,许是在苏家食铺赚了银子,陈氏今年为了过年买了许多年货不说,甚至还给他和自己置办了一身新衣。
“好了,行止,你去放鞭炮吧!”陈氏从房里拿出鞭炮递给吕行止。
放完鞭炮后,吕行止回到饭桌前坐下,按照流程陈氏笑着说了几句吉利话后,两人就开吃了。
饭桌上也是有一道鱼,陈氏第一筷自然也是夹得鱼肉,吕行止也跟着夹了块。
“年年有余!”
吃完饭就是守岁环节了,传统守岁都是一家人坐着聊聊天,吃吃果盘喝喝茶啥的,直到第二天天亮。
但苏家两个老人,外加一个十几岁的苏小荷,都是熬不了太晚的年纪。
于是三人一商量,守岁到晚上十二点,然后堂屋里的油灯以及房间里的油灯一直点亮,人就去睡觉。
吕行止则是拿着书坐在陈氏旁边,陪着她一边聊天一边看书打发时间。
“这么晚了,书就不看了吧?对眼睛不好。”陈氏看着吕行止拿着书劝道。
“没事,正好打发下时间。”
陈氏点点头,也就不再多劝;吕行止一贯是有自己主意的,特别是在念书上,陈氏一般只会叮嘱他让他多注意身子,别因为念书把身子弄垮了。
虽然吕行止每次都说他心里有数,但陈氏看到还是不忘叮嘱。
吕行止眼睛在看书,但心思却拉远了,也不知道她现在守岁在干什么,莫不是又在烤红薯?
还真被他猜对了,苏小荷此时还真在烤红薯。
“外祖父一个,外祖母一个,我一个!三个正正好!”
苏小荷拿着三个红薯就去了厨房的灶里,把红薯埋在火堆里用土灰盖着。
其实她是想直接在堂屋里的火盆里烤的,但因为三个红薯实在太大,她又想一次性烤了,这才拿到厨房里。
“这丫头,不是才吃饱没多久么?咋又开始折腾起烤红薯了。”
李氏看着苏小荷去了厨房,无奈地说道。
“这大过年的,你别说孩子,不好。”苏老头悠闲地喝着果酒,看着窗外。
“嘿!老婆子,下雪了!”
窗外果然飘起了雪花,“瑞雪兆丰年,看来今年也是一个丰收之年。”
李氏捧着热茶杯站在堂屋门口,看着雪花一片片落下来,眼里都是欣喜。
“荷丫头,下雪了。”李氏对着厨房方向喊了一句,苏小荷立马走出来站在屋檐下看。
“真的耶!这雪下得还蛮大!”苏小荷手里捧着一个刚烤好的红薯哈着气说道。
另一边,吕行止拿着书也站在屋檐下看着雪落下。
“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雪落下,吕行止看着苏小荷家的方向,突然就想到了这句诗句,喃喃出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