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钦差变刺史
作者:高老庄赘婿   极品养子:狂飙从变坏开始最新章节     
    “朝廷钦命察察使并尧州文武:

    大淮十年七月初八,北晋余孽狼族联合北方草原绒夷起兵十五万进犯怀朔、武川,

    怀朔、武川守将胡侗、宣茂皆战死,绒夷兵峰已直逼平城,平城守将张青扬率军坚守,同时告急求援!

    绒夷所过之处,杀我同胞,掳掠百姓,北境千里已成赤地。

    特令尧州刺史晋国公魏子忠率漳河军五万出壶关驰援平城,七月二十务必到达平城。

    令户部侍郎、尧州查察使苏礼为尧州刺史,总领军政。

    卿等皆为大淮栋梁,是朕与天后股肱之臣,而今烽烟再起,万望卿等慎之又慎,旨到即行,钦此!”

    这份加急用了廷寄的方式送达,也就是皇帝的手谕,这种方式省去了繁杂的审批手续,足以表示事情万分紧急的程度。

    刺史府里突然安静下来,除了苏礼眼观众人,其余尧州文武面面相觑,大感事发突然。

    苏礼说道:“皇上的旨意众位大人都听清楚了,晋国公向来深明大义,又是我大淮北疆柱石,

    如今军情万急,尧州驻军距离最近,从尧州调兵自然是最为便捷,皇上和天后要你率军驰援平城,你看此间该如何安排?”

    魏子忠略微思索后说道:

    “既是皇上和天后旨意,本官当立即率军北上解平城危机,旨意已经很明白,尧州是要交给苏大人的,

    你我当分头行事,今日是七月十五,皇上要我五日赶到平城,军情如火,需得整肃军马,今夜就起行,

    至于尧州交割事宜,就请钱大人和世勋老弟代劳如何?”

    如今魏子忠已不再是尧州刺史,所说也是交割的后续事务,众人皆点点头应承下来。

    魏子忠面上镇定,内心早已嫉恨到了极点,这苏家老儿前番不但没死,反而莫名其妙成了钦差,如今又外放尧州,跳蚤般跃上枝头。

    刺史可是封疆大吏,掌一州兵马钱粮,不知天后是如何想的,实在是岂有此理!

    心里腹诽着苏礼,一边想漳河军多为尧州子弟,也有部分北晋降兵。

    北晋灭亡后一直由自己统领,是一支不容小觑的力量,所幸这次要带到北边去,否则岂不是更要便宜了苏礼老儿。

    只要救援平城成功,再合兵一处击溃绒夷铁骑,那将立大功于朝廷,也有了封侯拜相的机会,这是何等荣耀的事。

    事出突然,十万火急,魏子忠又交代了一些杂事,大多是装腔作势要尧州官员皆配合苏礼这个新刺史云云。

    其实接来下尧州的事务已与他魏子忠再无关系,只见他留下一个古怪的眼神,匆匆转身离去。

    魏子忠走后,苏礼盘算着尧州今后的事,剩下的漳河军只有一万人,这些兵勇一直跟随前刺史征战剿匪,

    军队讲究过命交情,当下骤然移交过来,恐怕一时半会不能控制,无形中削弱了战斗力。

    连日来阴雨连绵,尧州各县已逐渐显现出大灾之势,就连济县城外安阳一带也已是多处形成水患,

    偏偏在这个时候绒夷和狼族联兵南下,消停了好一阵子的太行叛贼不知会闹出什么动静,形势变得艰难。

    好在树大根深的国公刺史走了,如今苏礼官阶最高,资历最老,至少可以不用分出一部分精力应付内耗的事,可以专心赈灾,重新收拾这片河山。

    “黎大人,你既为尧州司马,明日可随我到壶关和漳河军营地走一趟,非常时期,漳河军调走一大半,留守的需得更加仔细些。

    另外今日骁锐营根据有人举报,拿了一个有通匪嫌疑的疑犯,既然是通匪罪状,就暂且借用济城地牢,待查清事实后再行定夺。

    黎大人还兼领着济县的差事,可让宋县丞多多担一些担子!”苏礼安排着上任后的第一件差事。

    “下官遵命!”黎统勋应承着新刺史的命令。

    “钱大人掌尧州钱粮民政,如今水患加重,立刻核实官仓,捡灾情严重的县发放粮食,

    告诉那些个县令们,可多设粥棚,要是饿死百姓,激起民变,休怪本官无情!”苏礼眼神里闪过一道冷厉的精光,唬得众人心头一寒。

    长史钱丙三面露难色,楞了一会儿,终于鼓足勇气上前禀报道:

    “苏大人有所不知,去年尧州大旱,淮武、丰乐、卫平等县收成减半,百姓穷苦,食不果腹,

    朝廷又下旨免了部分地方两年赋税,官仓仅存为数不多的粮食,大面积开仓放粮,恐怕连一个县都不能满足,,,,”

    苏礼吃了一惊,他任户部侍郎多年,深知钱粮的重要性,那魏子忠欺上瞒下,害人不浅,给自己来了这么一手,当下大怒道:

    “什么?刚才魏大人还说官仓充盈,百姓丰收,这岂不是滑稽之谈!

    如今水患日益严重,若难民得不到安抚,吃不饱肚子,瞬间就能变成流民,

    一旦激起民变,我等如何向皇上和天后交代,如何向百姓交代,今日就好好议议这件事情如何处置!”

    钱丙三负责掌管钱粮,只得继续说道:

    “下官觉着官仓粮食捉襟见肘,漳河军的军粮却是十分充盈,此番大军调动,带不走那么多粮食,

    我等可联名上奏朝廷,从军粮中拨一部分出来用于赈灾,待秋粮下来再补上亏空,

    这样做好处是能解燃眉之急,需要先斩后奏,因为等待朝廷批复是个过程,

    害处是一旦朝廷反对,则风险极高,擅自动用军粮的罪名太大,弄不好会有杀头的危险。”

    苏礼见过各种世面,今日之事也是头一遭摆在自己面前。

    印象中好多年前,一位官员擅自动用了军粮,被打入天牢,最后处死于京都菜市口,下场十分凄惨。

    自此之后,对军粮的管理极其严格,若非皇上御批,没人敢打军粮的主意。

    苏礼以目视黎统勋,见他在思考着什么,于是问道:“黎大人协理军中之事,说说看,这事该如何应对?”

    黎统勋见这位新上任的刺史大人问到自己,想了想说道:

    “当此危急时刻,当用非常手段!下官觉得动用军粮风险太大,可令各县打开各地粮仓,先行赈济灾民,

    再集中一些银钱临时从市场上征购一些粮食,这两条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可以顶上一阵子,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向当地富商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