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不容易呀
作者:落笔成瘾   和丈夫的小妾一起流放种田养崽崽最新章节     
    书院是五点左右放学的,一般从镇上到家里走路也就一个多小时,但是孩子们迟迟不回来,李婉宁觉得有问题,就让连翘到村口去等着,一直到晚上七点多快八点的时候,才听见连翘和几个少爷说话的声音越来越近。

    李婉宁迎出去,看着几个人状态还好,一口气松了下来,但是突然又感觉他们的书包里好像什么都没有,刚松下来的一口气又提了起来:“可是发生了什么事?怎么回来这么晚?”

    刘伯远作为代表回答了李婉宁的问题:“对不起,母亲,让您担心了。不过以后我们可能每天都会回来的比较晚,我们下午放学会在学校里待一会儿再走。”

    “为什么?”一般除非有老师留堂,好像很少有学生放学了还不想走的。

    这次刘伯礼作为课代表:“母亲,下午放学的时候,我们发现天还亮着,就呆在那儿抄了一会儿书,弟弟们也可以趁这个时间将白天讲过的内容巩固一下,练练字什么的。

    反正回家这条路还算平坦,我们有这么多人,天稍微黑一点也没有关系。

    今天是第一天,忘了跟母亲说,又不想耽误抄书的时间,害母亲担心了。”

    看这晚回来的时间,以他们的速度,应该差不多能抄一千字,三个人能净赚十八文钱,也不少了。

    “饿坏了吧?赶紧来吃饭。”即使着急那会儿想骂人,但听了这个理由又骂不出来了,他们这么争分夺秒的想挣钱,不也是为了这个家吗?

    在他们洗手的间隙,杜若已经将留在锅里的饭端了出来。

    馒头、炖菜加稀饭。

    平时大家都是把稀饭留在最后喝的,今天可能是路上走回来,又累又渴,一个个都先向稀饭下了手。喝几口稀饭以后,开始优雅的狼吞虎咽。

    看来这个点儿吃晚饭太饿了。

    “杜若,明天多给他们带一张饼子吧,路上饿了的时候先垫一点儿,剩下的回来再吃。”

    “好的,夫人。”杜若点头应下。

    等他们吃饱,李婉宁觉得孩子们虽然懂事,但作为家长,有些事情还是要和他们说一下才好:“以后要是晚回来还是尽量要提前跟我们说,你们现在都是一群孩子,突然有什么异常,我们是很不放心的。”

    “知道了,母亲。”几个孩子齐齐回答。

    好吧,懂事又不顶嘴,这些孩子就是让人无法发火,算了算了,就这样吧。

    孩子们上学的第八天是一个大集,也是他们的放假时间,第七天晚上,刘伯远对刘婉宁说:“母亲,我们的墨已经不多了,我们今天把最近抄的所有的书都带回来了,要不明天您去镇上的时候帮我们把墨买回来?”

    原来是今天带了这段时间抄的书,怪不得一个个书包都鼓鼓囊囊的,李婉宁之前还以为他们是将学堂里所有的东西都带回来了呢。

    “可以的,那笔和纸呢?要不要也买回来?”李婉宁她们最近的手工活加上明天交货的应该也有个三百多文,大概不够批发的量,李婉宁就想着先散买一点给他们用。

    “有上次老板送的五刀纸,还能撑几天,笔有之前买赠的两支,加上明天买墨再赠一支,也可以再凑合几天,现在反正银子也不够,后面等存够了,我们去用折扣价买合算一点。”刘伯礼收拾着每个人的书包,顺便清点大家的学习用具。

    李婉宁对于刘伯礼的话一时没过脑子,脑子里还在盘算着买东西的事情,等到接过刘伯礼递过来的一大叠书的时候,惊诧了一下:“这是你们这段时间抄的?怎么有这么多?”

    “哦,忘了跟您说,中午我们有一个时辰的吃饭休息时间,我们几个吃完饭后也会抄一会儿。这些书交了刚够达到买墨赠笔的门槛。”刘伯礼淡淡道。

    孩子们想的还真周到,看来当生活比较穷困,你又有一些必须的固定的花钱开销的时候,人人都能成为理财高手,就算不是理财高手,至少也能称得上精打细算。

    当然,对那些挥金如土的勋贵人家来说,或许会觉得这样的子弟抠抠搜搜,不够大气,但李婉宁觉得不管家里有钱还是没钱,精打细算都是一个很好的品质。

    有钱你可以去享受,但是明明这件事情可以用更少的钱去达成同样的品质,你花的多并不叫耍帅,叫冤大头更合适一些。

    人家资产多少亿的上市公司,买个原材料不也有专门的商务团队去谈价格吗?你能比人家更有钱?

    既然做得好,李婉宁从来不吝于夸奖:“你们做的非常好,我们家情况特殊,我们几个都是妇人,也没什么见识没什么能力,带着你们活下去很是艰难,好在你们越来越大,越来越厉害,可以帮助母亲和姨娘们撑起这个家。”

    男孩子们的责任心有时候激发一下确实也很管用,让他们觉得自己很有用,是家庭的支柱,是母亲的依靠,那他们就会越来越值得给你依靠。

    果然,说完这些话,总觉得几个男孩子的脊梁挺得更直了一些。

    但又觉得他们年龄还不够大,怕他们本末倒置,又补充了一句:“不过咱们既然花了这么多钱送你们去上学,那在学堂里还是要以读书为主的,赚钱虽然很重要,但不能因为赚钱耽误了学习,抄书的事量力而行就好。”

    “知道了,母亲。”孩子们又齐声回答。

    李婉宁也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的错觉,总觉得自从送他们去读书以后,孩子们对自己的态度好像有所改变,虽然不太明显,但只要自己说个什么,他们都会默契的齐声应答,而且最难能可贵的是语气里多了一丝信服的味道。

    总的来说是好事吧,原书里的庶子女们对李婉宁有惧怕、有厌恶,到最后通通变为万分憎恨,各种的负面情绪爆发。现在的这些好的印象都是她这一年多来打下的江山,不容易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