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万历三十七年的账
作者:河边鹅卵石   家父万历爷最新章节     
    维萨拉带着愤怒同无奈离开美岸。

    虽然他身为总督,但却没有权力接受这份有着过分附加条件的馈赠。马尼拉有议事会,宿务同样也有,他需要召集所有人来讨论这个问题。

    尽快结束永无休止的战争,还是选择维护帝国的尊严?

    但无论如何选择,维萨拉心里清楚,马尼拉将失去那两座名义上所拥有的岛屿,因为根本无力去争夺。

    在返回马尼拉的路上,那位瀛王殿下的忠告一直在维萨拉脑子里挥之不去。

    “大明之于马尼拉,就如同欧罗巴之于新大陆,马尼拉只有生产大明需要的物产,才能生存下去。否则,留给马尼拉的,只能是永无休止的战乱以及贫穷。”

    大明需要什么?

    这位殿下也给出了答案,矿产、皮革、棉花、水稻,小麦。

    这位殿下还劝说不要试图让土着去织布了,他们织出来的布料,自己都嫌弃。真是令人沮丧啊,但维萨拉无从反驳,似乎确实就个样子。

    当两团人马搭乘商船陆续向婆罗洲转移时,朱常瀛却仍旧没有停下扩张的脚步。

    此刻,在美岸还有一营陆军待命,有37艘战船除了训练同清剿海盗却处于无事可做的状态。

    眼下,有几个选择。

    一则南下去端掉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老巢,安汶。

    狗日的竟然想要阴谋炸死自己,这也足以证明荷兰东印度公司赤裸裸的野心。很显然,他们已经不满足于香料贸易,而是想要染指更多。

    但南洋舰队眼下的实力足以对付荷兰东印度公司,再派这一支舰队过去着实没有必要。而且朱常瀛还想再观察一下,一个合格的合作者,并不容易寻找。

    二则增援西婆罗洲,从传来的报告看,西婆罗洲的黄金产量喜人,且还发现两座钻石矿脉,这似乎是一个好选择。

    但西婆罗洲可怜的补给令人蛋疼,人口稀疏,明明有着大片可供开垦的土地但粮食产量却极少。

    思来想去,朱常瀛最终将目光落在一处地点,淡马锡,也就是后世的新加坡!

    南洋商行将这座荒无人烟的岛屿从柔佛国买下来作为中转补给站。而柔佛国人口稠密,农产丰富,有着大把大把的稻米可卖。

    那就这里吧,马六甲是咽喉,淡马锡同样也是咽喉。

    一番商议之后,有了定案。

    设立西印度舰队,统辖3艘蛟龙级护卫舰,7艘各吨位战舰,并陆军一营人马,择日赶赴淡马锡。高筑墙缓称王,看一看能否利用周遭复杂局势有所作为,把葡萄利亚从马六甲赶走。

    设立瀛州驻北吕宋海军指挥部,驻地美岸,统辖3艘蛟龙级护卫舰,7艘各吨位战舰,监视马尼拉动向,同时负责清剿海盗,稽查走私。

    剩余17艘各吨位战舰,将返回屏东造船厂维修,之后将转卖给南洋商行。

    眼下的瀛州海军船只型号混乱,有自造的有俘获的,导致诸多零部件不能通用,以前是因为没有办法,解决有同没有的问题,但现在则不同了,要从杂牌军向正规军转变。

    750吨级护卫舰将是未来瀛州海军相当长一段时间的主力舰,计划建造40艘。

    至于其他类型船只,除了必要配备之外,余者都将慢慢被替换掉。南洋商行将是接收二手战舰的主力,舰炮原封不动,该是什么配置还是什么配置。

    未来,南洋商行在经商的同时,顺带着便将海军的事也办了,就如同荷兰东印度公司。而南洋商行淘汰下来的船只怎么办?转卖给大明海商!

    诸事繁多,不知不觉间就到了11月底。

    正当朱常瀛准备返回屏东时,马尼拉使者再次到来,而这一次,来的是迭戈。

    迭戈向朱常瀛抱怨,前来马尼拉的大明人越来越少了,这样下去,马尼拉终将破产!

    朱常瀛很直白的告诉迭戈,如果马尼拉赠送的土地比瀛州还多,还是会有大明人去投靠的。

    迭戈无言以对,拿起朱常瀛签字后的协议转身就走。

    这份协议,写明马尼拉总督区以15万两白银价格,将民都洛、班乃两座岛屿转让给瀛州。

    很难想象,掌控着全世界半数白银产量的西班利亚帝国,竟然沦落到出卖土地的尴尬境地。

    有关这一点,迭戈一定知道,但这厮不会告诉朱常瀛,而朱常瀛显然也没兴趣去研究大下巴家族将这些白银都花去了哪里。

    且不论15万两白银花去哪里,维持同西班利亚的关系是有必要的,所以无论是北吕宋,还是这两座岛屿,最终都是以和平手段来解决。

    如果西班利亚当真放弃马尼拉,在新大陆全力发展蚕丝业,那大明这么多生丝卖谁去?

    而瀛州,这几年也兴建不少桑田,整个生丝产量是逐年增加的。还有茶叶呢?这玩意绝对又是一大杀器。

    话说艾莉西亚那娘们有没有顺利抵达新大陆啊?

    忙忙碌碌中,朱常瀛于12月中返回屏东。

    正月之前,他将窝在屏东哪也不去。

    家里,很热闹!

    因为低效的通讯原因,各商行的账目是以10月份为止来核算的,如此,才能保证王府能够于年底汇总理清账目。

    沈王妃、程夫人以十二分的精力投入到这份伟大而令人亢奋的事业。

    艾玛也表示很想插手,但被两个正牌女人果断拒绝,哪里凉快哪里待着去。

    归来的朱常瀛,是在王府财务室里见到的自家女人。

    财务室有室四大间,第一间会客室,第二间审计室,第三间核算室,第四间存档室。

    会客室里,规矩坐着40几名商行代表,核算结果出来之前,他们将日日守在这里,等待随时可能发生的传唤同责问。

    审计室里,有专业会计职员50几人,负责核对进出账目,比如北洋商行在澎湖采办了多少象牙,价格几何,要澎湖出货的账目同北洋商行进货的账目相吻合,而对于进出货价,也有专职人员鉴别是否在合理区间。

    核算室里,有专业会计职员30几人,15人一队,分初算,复算,务求一两不差。

    这是一份复杂枯燥且挑战性极高的任务,在结果没有出来之前,所有人都将吃住在王府,严禁同外人接触。

    自11月中开始忙碌,直至现在,也还没有忙完。

    朱常瀛在各科室转了一圈,最后落脚核算室。

    外间算盘珠子噼啪作响,一间单独办公室里,沈沛姝同小卓正参看核算过来的账目。

    见朱常瀛进来,二人急忙起身行礼。

    沈王妃略显责怪道,“殿下,您回来也不提前通报一声,妾身也好去迎接啊。这般做法,外间人会说妾身等不知礼数的。”

    朱常瀛淡淡一笑,“我这天天跑来跑去的,有甚可迎接的。话说你们,这都累瘦了,看着让人心疼。”

    小卓嘴角翘了翘,娇嗔道,“那好啊,殿下坐镇,我们两个都歇着去。”

    朱常瀛一阵头大,“可别,我看着这些数字脑仁疼,你们就委屈委屈了。”

    朱常瀛找个位置,随意坐了。

    沈沛姝便献宝似的将北洋商行同西洋商行的总账拿过来,“这个在11月底就核算完了,你看看。”

    看着女人的表情,朱常瀛就知道,今年的收入应该不错。

    接过总账,朱常瀛打开来看。一掠而过,直至年底结余几字方才注目。

    万历37年10止。

    北洋商行结余256万两,王府份额82%,王府结余近210万两。除了王府之外,还有近40名股东瓜分10%份额,至于剩余8%,则是职员分红。

    西洋商行结余98万两,王府份额79%,王府结余近78万两。

    西洋商行之所以这么少,一则道路遥远,一年只一个来回,二则采购回来的都是金贵货,就比如镜子、水晶灯、钟表这类玩意,都是千辛万苦从希腊那边淘过来的。

    三则船只不足,不是没有船,而是沿途太过危险,南洋还好说,印度洋更乱,没有足够的武力支撑,朱常瀛还不打算在印度洋投入过多。

    几个大头,就还有南洋商行同瀛州银行没有核算出来。

    朱常瀛也不准备再等下去,便问道,“南洋同银行报来的账目呢,结余多少?”

    沈沛姝从书架上拿过两册账本递过来,朱常瀛翻开来看。

    南洋商行结余473万两,王府份额84%,王府结余过397万两。

    瀛州银行存银超800万两,结余负77万两。

    这个倒也不是亏钱,朱常瀛翻了翻,跨行手续费就收了6万多两,而整个瀛州银行员工也不过400几人,算来还是赚钱的,而且随着海贸兴盛,交易频繁,手续费只会越来越多。

    至于为什么,当然为了安全,海上风险无数,是载着银子做生意,还是随取随用?这个答案不言而喻。

    而这个负数,则是贷款贷出去的各县借款,还款期未到而已,毕竟这项业务才刚刚推出不久。

    放贷量还是太少了,朱常瀛琢磨着只要自己不死便不会发生挤兑,拿出一半去放贷应该没有问题,拿广大海商的银子来开发外海,这也算专款专用吧。

    回头看,王府今年收入685万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