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澎湖一日
作者:河边鹅卵石   家父万历爷最新章节     
    礼乐崩坏,人心不古,刁蛮不法,百姓争相泅渡海外,皆以操持贱业为荣,这就是新任漳州知府闵梦得对漳州民风之评价。

    刚刚就任不几日,就遇到了暴民围攻月港市舶事件。

    闵梦得懵了,一方为矿监高寀,一方为瀛王,两个人,谁都惹不起。

    高寀自不必说,奉旨督税,恶名昭着,而瀛王,闵梦得更加如雷贯耳。

    外放之前,闵梦得任工部主事,亲耳听闻亲眼所见这位瀛王在京所作所为,查陈奉、斗郑家、搞新学、推粮种......

    这位小王爷人虽离京,但传奇犹在,有人说他离经叛道,有人说他普世救民,有人说他侠肝义胆......有关他的话本唱词风靡京畿。

    尤其风月楼棒打小国舅那一段最为人津津乐道,纨绔、美人、权贵所有关键词结合在一起,假托北宋东京城,外人看个热闹,但老北京都知唱的是谁。

    万万没想到啊,这位小王爷就藩海外之后跳的更欢快了,几年就将海上的刁民顽寇收拾的服帖,便红毛夷、倭寇听他之名都脑瓜子疼。

    返回头,这又同高寀斗了起来,闵梦得暗暗为高寀默哀。

    而这一次,闵梦得见识到了瀛王的另一面,可怕!

    表面看来,瀛王府只来了一个行将就木的老太监,但接下来发生的惊天大案却令闵梦得目不暇接,双股战战。

    老百姓不明就里,但接触此案的官员心如明镜,就特酿是这位祖宗干的,别人没这个胆子!

    然而诡异的,福建官民百姓就如喝了迷魂汤,集体陷入癫狂,高寀被巡抚衙门以养病为由软禁,福州推官周顺昌一时风光无限,查抄矿税爪牙,封存高寀府邸,百姓呼之为‘周青天’,俨然海瑞第二。

    紧接着巡抚陈子贞牵头,福建官员联名上疏弹劾高寀。

    查有高寀名下财帛定产合计价值白银130万两,其爪牙又有近20万两。

    高寀完蛋了,怎么也告不倒的陈奉就是这么毁在瀛王手里的。

    十年矿监,送入内帑竟然抵不过高寀爪牙所得,可以想象皇帝看到奏本之后的表情,以及接下来高寀的命运。

    一招毙命,绝无翻身可能。

    闵梦得新任知府,任事也没干却坐上了斗倒高寀的顺风车,官民士绅弹冠相庆,皆以为太平日子近在眼前。

    不想人祸方歇,天灾又至。

    福建多山,乡民辟山植桑种茶,而水田也多在山坳之间,一场五日豪雨,九龙江泛滥,受灾之广数十年罕见。

    闵梦得打开常平仓,空的!

    打开义仓,同样空空荡荡!

    官府无米赈灾,米价一日三变。

    求告巡抚衙门,回复福建诸府无一处不受灾,自救吧,谁也别指望谁。

    九龙江上,腐尸飘荡,府城街巷,尽是无家可归。

    死了多少人?不知道!塌了多少房?无从查起!

    闵梦得无有他法,只能召集士绅募捐。

    原说,漳州士绅商贾还是给力的,只府城周边便募集米粮过万石,四城门各设粥棚,接济灾民度日。但即便如此,也是杯水车薪,旱灾起码还能给百姓留点家产,但洪灾过境,寸瓦不留,百姓身上便支帐篷的布片也没有。

    闵梦得召集大小官员一阵合计。

    漳州府东有澎湖,不如去求吧,那位爷,有钱!

    如是,闵知府方才登上水师战船,求见瀛王,不曾想却挨了一顿数落。话中之意尽是不信任,仿佛漳州府上下官员都是酒囊饭袋,便给你粮也救不得人。

    闵梦得暗自羞恼,他可以对着祖宗牌位发誓,绝不会拿赈灾粮一粒,但他也知道,这般的大灾,底下人必然会上下其手,借机敛财,即便讲良心的,也会先搬几袋去自己家里,有免费的为何要花钱去买?

    人性本私,大抵如此。

    话说,这样的人性论还是从瀛王口中传出的,既然如此,瀛王又能有何办法呢?

    闵梦得住在澎湖馆驿,辗转反侧,心似油烹。

    天色微明,闵知府已然梳洗停当,准备再赴王府,催促瀛王尽快将诸事安排下去。

    推窗望海,闵梦得不由愣住。

    码头上泊着7艘600料大福,一种形如箭楼的怪异器械正在向船中吊装物资。

    闵梦得揉了揉眼睛,确定没有看错,船员搬运中,若隐若现一个个斗大的‘米’字!

    这便不顾一切了,闵梦得一路气喘跑出馆驿,衙役开道,挤进码头。

    确认是粮食,码头上物资堆积如山,分米、土豆、番薯、玉米、鱼干,汤药几类。搬运、吊装、记录、装船一气呵成。

    闵梦得抓住一执勤士兵手臂,急切问道,“这运粮船可是去往漳州府的?”

    那士兵眼见闵梦得红袍冠带,遂行军礼,而后指向一青袍人。

    “某只负责执勤,有事请问曹执事。”

    闵梦得急忙找过去,微微拱手,问道,“曹执事,本官漳州府知府,敢问这船可是去往漳州府的?”

    曹执事不过二十五六年纪,却颇为干练,对闵梦得拱手施礼。

    “正是去往漳州府的,我家殿下昨夜传令,调常平仓存粮两万五千石,务必于今日巳时启程,赶赴漳州外海中左所。”

    “好好!”闵梦得一时间激动的不明所以,“本官这就去拜见瀛王殿下,代漳州百姓感谢殿下之大恩大德。”

    “闵知府,我家殿下正在召开殿前会议,此时怕是不便见客的。”

    曹执事顿了顿,说道,“我劝闵知府早一步赶回漳州才是,中左所要腾出地方来,还要组织船只运载灾民,若瀛州舰队到了中左所,却不见人来,我家殿下可是要怪罪的。”

    “殿前会议,可是商讨赈灾移民之事?”

    “这个.....曹某就不得而知了。”

    闵梦得谢过,围着如山物资转了一圈,见其包装上都印有种类数量产地日期,甚至有谁来经手,不禁心旌摇曳,惭愧的直摇头。

    看产地,白米自占城来,其他物资竟都是瀛州自产,以番薯为最多,竟超过万石。

    事有紧急,闵梦得心中大定,更加不敢耽搁,登上船只极速赶回漳州府。

    闵梦得睡不好,朱常瀛也没好到哪里去。

    身在其位,怎忍心看着十数万人垂死挣扎而不顾呢。

    昨日夜,朱常瀛便传令开仓调粮。

    澎湖有粮仓三座,一座为商贾囤积所在,主为民用;一座为军粮储备,供应澎湖驻军;一座为常平仓,储备澎湖两月之需。

    一夜间,便将常平仓半数存粮搬走。

    但这还远远不够,除漳州之外,其他几府同样遭灾,以各地官府拮据的财政基本上是什么也做不了的,只能磨磨唧唧的搞粥棚那一套,能有什么用,让人半死不活的熬着,慢慢的去死。

    这就是士绅老爷的恶毒之处,粮价往死里涨,拿出点糙米来赚名声。

    满街都是饿死骨,朱门尽是大善人。

    天还没亮,朱常瀛就把两家商行在澎湖负责人都叫了来,调粮!

    北洋商行负责采购2万石,限期两月。

    南洋商行最低供应5万石,限期两月。

    北塘,遍植玉米、番薯、土豆,临近州县种植的也有不少,2万石应该不成问题。

    南洋,安南、占城、真腊三国米价不超过4钱每石,大船运输至国内有利可图,就不要说这种灾年。

    朱常瀛准备同漳泉两府的粮商对线一下,看看能否把米价打压下去。

    至于浙江、南直隶、山东等地,朱常瀛压根就没想过从这些地方购粮,人口稠密,米价本就高过福建,如今福建又闹灾,都不用朱常瀛下手,国内那些粮商都是串联成线的,米价也会应声而起。

    大明的米价就像波浪线一样,征税的时候低,平时就高。

    百姓卖粮时4钱每石,等过了税收季,米价很快又高到6、7钱。小农自然是亏的,没有多余的银两赋税,只能硬着头皮低价卖粮,官府也没占到便宜,收来的银子还是正常花销。

    唯有粮商以及大户,越吃越肥。

    商定购粮事宜之后,朱常瀛又同长史府碰头,安排诸事,不知不觉已是临近船队出发。

    朱常瀛领着小媳妇走出王府别院。

    院前,几队人正在等候。

    医疗队,30名郎中,20名女医,没有多高明的医术,批量培养出来的那种,有三名大医带队。移民司,30人。军部抽调伙夫,30人。王府卫队,90人。

    走到队伍前,朱常瀛挥了挥手,大队开拔。

    此行任务,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