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最后的陪伴
作者:方梦唐   重生婴儿,妈妈送我上道观最新章节     
    柳峰小小年纪,竟突破至炼气期。

    令人惊叹。

    张善元高兴的像个顽童,他捏了捏柳峰那张宛若琉璃般晶莹剔透的小脸,又拍了拍他的肩膀,左看右看。

    他讶然道:“徒儿,你真的变了,为师都看不透你的修为了!”

    柳峰微微一笑,脸上露出些许羞涩:“师父,弟子再怎么变,也永远都是你的徒儿。”

    张善元听后,不禁哈哈大笑:“是啊,你真是为师的好徒弟,为师真是捡到宝了!”他的笑声充满了自豪。

    柳峰见状,心念一动,轻轻挥动手掌,一道真气从掌心涌出,将桌上的药膳隔空摄取而来,稳稳地停放在张善元面前。

    “师父,请您用药膳。”柳峰恭敬地说。

    通淼在一旁目睹了这一切,眼中充满了惊奇:“小师叔,这是什么法术?竟然能隔空摄取物品?”

    柳峰微微一笑,解释道:“这只是炼气期的基本手段,待你修炼至此境,自然也能掌握。”

    通淼感叹道:“小师叔,我才刚达到引气期,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如你这般修炼至炼气期啊!”

    柳峰闻言,安慰道:“修道之路,各有缘法。通淼,你切不可急于求成或妄自菲薄。只要脚踏实地,勤奋修炼,总有一天你也会达到这个境界的。”

    张善云对身边的徒孙通淼鼓励道:“通淼,你小师叔说得没错。修道之路虽艰难,但只要你坚持不懈,终会有所成就。”

    说完,他不再推辞,知道如今的药膳对已经炼气期的徒儿用处不大,便欣然接过药膳,一饮而尽。

    这药膳中融入了黄精、人参、石斛等珍贵药材,具有补气养元的神奇功效。

    若放在市面上,其价值定然大几千块。这便是修道之路的真实写照:穷文富武,修炼之道亦需耗费巨资。

    见师爷喝完药膳,通淼主动收拾起药碗去清洗。

    他作为武当现任道总师弘的亲传弟子,资质千里挑一,根骨尚佳。

    但是,在柳峰那与生俱来的先天体质面前,他无法可比。

    张善云看着通淼忙碌的身影,心中满是欣慰。

    这徒孙跟随自己多年,修行不辍,品行端正。

    他不吝指点,对通淼同样寄予厚望,期待他日后能继承并发扬武当道统。

    等通淼忙碌完毕并坐下来后,张善云关切地转向柳峰,询问他进入炼气期的变化和心得体会。

    柳峰认真地逐一回答。

    通淼在一旁静静地聆听着,这样的机会对他而言十分难得。

    每当遇到不解之处,他便提出。

    于是三人围坐在一起,共同探讨修行的奥妙,分享彼此的心得体会。

    柳峰很喜欢现在平静修行的日子。

    可他的内心却充满了沉痛,随着修为的提升,他更加清晰地感受到了师父寿元将尽的迹象。

    他知道,师父很难迈过天寿的关卡,生命已经所剩无几,不过月余。

    于是,柳峰放下修行,专心陪着师父。

    张善云也有所察觉,知道自己的时日无多,便更加珍惜与徒弟们相处的每一刻。

    他拉着柳峰的手,讲起自己的人生经历,传授做事做人的道理。

    同时,张善云也向柳峰解释了,之前不同意他下山探望家人的原因。

    他担心柳峰年幼心性不定,一旦涉入红尘羁绊中,便难以保持心境清静。

    而今,柳峰已经踏入炼气期,心境稳固,张善云便不再阻拦。

    他询问柳峰打算何时下山,柳峰回答道:“师父,我舍不得您,我想陪在您身边。”

    张善云听后感到无比宽慰,忙又道:“徒儿啊,我们修行之人,也不是断亲决情之辈,过段时日,你就下山去红尘中走一遭,历练道心,再求突破吧!”

    “是,师父。”柳峰乖乖应道,他并不是不想父母家人,而是想在师父最后的一段日子里,多陪陪他。

    柳峰自一岁多起便跟随他修行,两人之间的感情早已超越了普通的师徒关系。对柳峰而言,张善云不仅是师父更是亲人。

    他叮嘱柳峰,日后行走在外,不可为恶,不可人前显法,不可逞匹夫之勇,不可以武犯禁。

    当不忘初心,低调修行。

    柳峰算是两世为人,明白师父说的都是金玉良言,乖乖应是!

    张善云对着眼前徒儿的表现,十分满意。

    但仍不忘,谆谆教导……

    柳峰本想告诉师父,自己是重生回来的,拥有前世的记忆和宿慧,请师父不要把他当成小孩子。

    但想了想,柳峰若如实告诉师父,恐怕师父不信,反而会担心自己魔怔了,弄巧成拙。

    关于“宝葫芦”的事,只有柳峰自己能感知到,别人也看不见,便也没有告诉师父,不想让师父临终之前,心忧自己。

    这是他最大秘密。

    最近,他查阅医书,发现了一篇关于“长春不老丹”的配方,主要成分是何首乌,再加上地黄、女贞子、牛膝、杜仲、菟丝子等药材,炼制而成。

    这个丹药可以补血益气,延年益寿。

    柳峰炼制了一炉,他现在的炼丹之术,已经不下于他师父。

    可是,这丹药实际效果并不能让张善云突破天寿的限制,只是让他的眼不瞎,耳不聋,精神稍好。

    柳峰想到可以利用自己的真气,来帮助张善云舒筋活络,调理脏腑。

    “徒儿,不要浪费真气在老道身上!”张善云拒绝。

    “师父,弟子还记得小时候,是您日日给徒儿按摩四肢肌肉,才治好了我的残疾。现在徒儿有能力了,应该为师父效劳!”柳峰执意如此,张善云拗不过他。

    “我这辈子最得意的事情,就是收到了像你这样的徒弟,为师死而无憾!”张善云一边责备柳峰不听话,一边又感慨道。

    “师父……”

    一天傍晚,夕阳如血,将整个清风观上方的天空都染得一片嫣红。

    桃色的云彩在水中摇曳,倒映在道观门前的水渠里,如梦似幻,令人陶醉。

    张善云、柳峰和通淼三人站在道观门前,欣赏着这道观前的美景,不舍离去。

    柳峰跑到道观,搬来一张椅子,轻轻地摆放在师父张善云身后,让他能够舒适地坐下来观赏。

    张善云依椅而坐,过了一会儿,他轻声开口:“徒儿,为师突然想听曲儿了,你去取琴来,给师父弹奏一曲吧。”

    柳峰闻言看了师父一眼,立即到观内取琴,心生悸动。

    他转身之际,想到通淼腰间悬挂的长笛,便提议道:“通淼侄儿,不若你先为师爷吹奏一曲如何?”

    “好的,小师叔。”通淼虽然已过了弱冠之年,但对于只有十一岁的柳峰,却满怀敬意,毫不懈怠。

    道士们往往精通一两样乐器,怡情自乐,陶冶情操。渔鼓、琴箫、笛子、二胡,这些传统乐器在他们手中如臂使指,信手拈来。

    在这些乐器中,古琴尤为受到尊崇,被誉为“圣人治世之音,君子修养之物”。

    更有古语云:“士无故不撤琴瑟”,“君子之座,必左琴右书”。

    通淼亦精通琴艺,柳峰的琴技便是得益于他的教导。

    不过,通淼更偏爱吹奏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