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巾之乱(四)
作者:心百川   三国之董卓最新章节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民不聊生。苍穹之下,战火纷飞,硝烟弥漫。张角率领黄巾军起义,其势汹涌如潮,在兵败董卓军后,张角于归拢军队于巨鹿,那连绵不绝的营帐宛如一座坚不可摧的城池,形成一道令人望而生畏的坚固屏障。

    董卓虽拥兵不到两万,然而其兵力相较而言尚少。他立于营帐前,望着远处张角的军阵,眉头紧锁,面色阴沉。面对张角严阵以待之军,未敢贸然进击。而张角早打定主意,令袭扰幽州的张梁前来合围董卓军。

    幽州太守刘焉,此人乃汉室宗亲,但军事庸碌无能,面对地公将军张梁之威猛攻势,慌乱无措,额头上豆大的汗珠如雨般滚落。他眼神中充满了恐惧与无助,只得招募地方豪强与英雄豪杰抵御。

    西中郎将刘虞也本是汉室宗亲,但在政治上有一定的成就,可他却非要弃文从武,几番征战,皆以兵败告终。战场上,他胯下的战马嘶鸣,刘虞身披残破的战甲,手中的长剑染满鲜血,却依旧无法扭转败局。他那疲惫而绝望的眼神,透露出深深的无奈。

    如此一来,张梁得以腾出手来,率领着士气高昂的五万军队,马蹄扬起漫天的尘土,急匆匆地前往冀州支援张角。然董卓对此一无所知,仍在营帐中与众将商议破敌之策。

    董卓众将皆面露忧愁之色。营帐内,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董卓眉头紧锁,目光如炬,扫过众人,沉声道:“吾等如今深陷困境,进不能破敌,退恐被责问,诸位可有良策?”他的声音带着一丝焦躁与不安。

    李儒拱手道:“主公,如今之势,退则被责怪问罪,进又强攻不破,实乃两难之境。吾等实是进退维谷,难啊!”他的表情凝重,额头上的皱纹仿佛诉说着内心的忧虑。

    董卓听罢,脸色愈发阴沉,宛如即将爆发的雷云。他转头看向贾诩,问道:“文和,汝有何看法?”

    贾诩稍作迟疑,摇头道:“如今敌军团结一心,吾军难以分而击破,若要取胜……”他的眼神闪烁不定,似有难言之隐。

    董卓见其吞吞吐吐,不耐烦道:“文和但说无妨!”

    贾诩深吸一口气,道:“可将阵亡士兵之尸体挖出,抛向敌军阵型,等待爆发瘟疫,如此敌军必乱。”

    此言一出,董卓和众将皆倒吸一口凉气。段煨第一个站出来反对道:“万万不可!一但爆发瘟疫,亦可能牵连我军和附近百姓,此事大不妥!”他的声音激动而愤怒,双手不停地颤抖。

    董卓微微点头,心中暗想:“吾本以为自己够狠,未料这贾文和更甚。如此就算取胜,吾董卓也必成千古罪人。”

    此时,帐中气氛凝重,众人皆陷入沉思。

    董卓心中烦躁不已,暗想:“吾本欲借此战立下赫赫战功,怎料竟遇如此棘手之敌。张角此人,果真是厉害角色,竟能布置得如此严密。若不寻得破敌之法,吾之威名何在?”他来回踱步,双手紧握成拳。

    李儒则在一旁暗自思忖:“贾诩之计虽毒,却也不失为一险招。但倘若真如此行事,后果不堪设想。吾当为主公谋一万全之策。”他的目光深邃,脑海中思绪飞转。

    而贾诩心中亦有盘算:“吾提出此计,不过是试探董卓之决心。明知此计不可行,然乱世之中,为求生存,不择手段者众多。董卓若真采纳,吾亦只能随波逐流。”他的脸上看不出表情,内心却在权衡利弊。

    众将亦是心思各异。有的将领心怀恐惧,担忧战事不利,自身性命难保,面色苍白如纸;有的则想着如何在这困境中寻得立功之机,以图荣华富贵,眼神中透露出贪婪与渴望。

    就在众人沉默之时,胡轸挺身而出,道:“主公,末将以为,吾等可派细作混入敌军,打探其虚实,寻其破绽,再伺机而动。”他的声音清脆而坚定,眼神中充满了期待。

    董卓微微颔首,道:“此计可行,然需谨慎行事。”

    众人又开始纷纷议论,提出各种建议。有的将领慷慨激昂,有的则小心翼翼。董卓在听取众人之言后,心中渐渐有了主意。

    他站起身来,大声道:“吾等既已身处战场,便无退路。当以勇谋破敌,不可畏惧艰难。吾决定,一面派细作潜入敌军,一面加强防御,等待时机。待敌军稍有松懈,吾等便全力出击!”他的声音雄浑有力,仿佛要穿透这沉重的空气。

    众将齐声应道:“诺!”

    于是,董卓军在困境中继续坚守,等待着破敌的时机。而张角军在另一边,亦是严阵以待,准备迎接董卓军的进攻。巨鹿之战,究竟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董卓虽谨慎行事,加强防御,又遣人暗中打探张角之动静,然局势仍如疾风骤雨中的孤舟,摇摆不定。

    几日后,风云突变。张梁率领大军如汹涌波涛般前来,气势汹汹,仿若泰山压顶。幸亏胡轸机敏,外出打探消息时发现此情形,匆忙奔回,气喘吁吁,面色惨白,单膝跪地急禀:“主公,大事不妙!张梁大军已至,来势汹汹!”董卓与众将听闻此讯,皆大惊失色,董卓更是猛地从座位上站起,身子微微颤抖。

    李儒神色慌张,拱手时双手颤抖,急道:“主公,此乃张角之计也。其故意拖住我军,实乃在等待张梁大军合围。一但被其合围,我军必陷万劫不复之境,全军覆没矣!”

    董卓表情凝重,眉头紧蹙,颔首时目光坚定,道:“如今别无他法,唯有放弃攻击张角,转攻张梁,或可寻得出路。”

    众将面面相觑,虽心有不甘,却也无奈认可,有的将领垂头丧气,有的则紧咬嘴唇。

    李儒又道:“我军撤退,切不可让张角军察觉。吾有一计,可于阵营插旗造草人,以迷惑张角军。”董卓略作思索,紧抿双唇,点头允许。

    是夜,月黑风高,董卓军中少点了火把,然布置巧妙,令敌军难以察觉。大营之中,放置众多草人,而真正的大军则缓缓一批一批悄然撤退。董卓骑在马上,神色紧张,不时回头张望。

    张角军下的士兵士官,遥望董卓阵营尚有火光,且似有人影晃动,以为董卓军仍在营中,并未在意,只是随意地朝那边望了望,便继续闲聊。

    次日,天色渐明,张角军见董卓阵营火把依旧亮着,心中生疑回禀张角。张角疑惑遂派手下于毒、陶升领一万人前往查看。于毒、陶升领命后,快马加鞭,表情严肃。待至董卓军营,只见营帐依旧,却空无一人。于毒、陶升大惊,面面相觑,陶升瞪大了眼睛,于毒则倒吸一口凉气,速速回禀张角。

    张角闻之,气急败坏,怒发冲冠,双目圆睁,双手握拳,大声吼道:“可恶之董卓,竟能识破吾之计策!然其休想逃脱,给我兵分三路追击!”说罢,来回踱步,愤怒不已。

    其手下得令,立马分成三路,一路各带五万人,气势汹汹地追击董卓。

    然董卓实乃狡诈多谋,他深知张角定会派兵追击,竟未选择远遁,而是反其道而行之,敢迎面攻击张梁军队。董卓骑在马上,挥舞长刀,大声呼喊,眼神中透着决绝。

    而李儒心中亦是忐忑不安,眉头紧锁,跟随董卓其后内心冥思:“此计甚险,若不成功,吾等皆无生路。但主公之决断,或能出奇制胜。”

    众将虽心怀忧虑,但也深知已无退路,唯有拼死一战,个个握紧兵器,表情刚毅。

    张角这边,久等不见追兵回报,心中愈发焦躁,不停地跺脚,咒骂道:“吾精心布局,岂容董卓逃脱!若此番不能将其剿灭,吾之威名何存!”

    且说那三路追兵,一路急行,满心以为能将董卓军一举擒获,却未曾想全部扑空。将领们勒住缰绳,一脸茫然。

    张梁这边,忽闻董卓军来袭,亦是大惊失色。但其毕竟自己也不是一般人,迅速整顿军队,准备迎敌。张梁在军中来回穿梭,大声指挥,表情严峻。

    战场上,杀声震天,双方士兵皆舍生忘死,战况惨烈至极。董卓骑于马上,挥舞长刀,大声呼喊,激励士气,额头青筋暴起。众将士亦是勇猛无畏,拼死向前,有的咬牙切齿,有的怒吼连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