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苏扶光找到亲生儿子 赵贞曹云舒斗茶
作者:桃花离   穿越大宋盛世做皇帝最新章节     
    扶苏打开书信,心中一跳。信中说这位将军是个冒牌货,他和他手下都是在江面上打家劫舍的水贼。

    500名家丁都是他的手下,那100多个女眷也都是掠夺拐骗来的官宦家的妻子,女儿等。

    扶苏感到事关重大,就拿着书信来到了江陵知府府衙,也就是荆州军知州事府。

    现在的荆州军知州事是王拱辰,就是和欧阳修同年进士,高中状元的那个王拱辰。

    接到扶苏的举报,王拱辰很重视,他知晓苏四娘子扶苏是皇宫的女官,是皇后的人。

    这是近距离接触到皇帝的好机会。

    王拱辰先派人悄悄核实将军的身份,得到此人并不是将军本人的确切消息。

    于是王拱辰开始与幕僚商议对策,对方有500名家丁,且善水性。使用计谋才能降低损失,抓获犯人。

    首先,王拱辰以知州身份给假将军发帖,邀请他和家眷参加专门为其举行的接风洗尘宴会。

    又以犒赏兵丁的名义让其手下兵丁去不同的军营领赏。

    最后不费吹灰之力,假将军和手下500名家丁全部抓获。

    原来这名水贼在江面上杀了一位去江陵赴任的将军,并得到了这名将军的任命诏敕。

    于是胆大包天的水贼居然拿着诏敕来江陵赴任,那100多名女眷也是掠夺掠夺来的官宦人家的仕女。

    苏四娘子扶苏通过这件案子联系到了赵不敏,意料之中,赵不敏不再收留两名女婢。

    两名女婢又回到了主人苏扶光的身边。

    赵不敏现在在开封汴梁掖门任杂税官,几年过去了,依然只是一个九品小吏。

    回到汴梁,苏四娘子扶苏奉大姐之命去见了11岁的赵明德。

    见到赵明德时,赵明德正在院里和女婢,小厮玩耍,玩的很开心,比正常11岁的男娃胖一些,高一些,不是受虐待的样子。

    扶苏略略放心,不要那两名女婢,确实如赵不敏所说,是赵明德的意思。

    扶苏把所见所闻一一告诉了大姐扶光,两名女婢听说是小主人不愿意要她们,心中也不由暗暗难过。

    小主子是她俩一手带大的,小时候的吃喝拉撒都由她俩照料。

    后来小主子五岁启蒙,她俩严格按苏大娘子的授意执行,督促小主子认真读书,练字,背书。一日不曾懈怠。

    这也就分开了两年,小主子就不认他们了。

    赵明德现在过得很好,他是家中长子,父亲对他不错,继母对他更是百依百顺,有求必应。

    自从两个女婢离开后,再也无人管束,赵明德开启了快乐童年的快乐生活。

    ……………………………………………………………

    河西走廊是青藏高原与蒙古高原之间一条狭长的走廊。这里是干旱区,降水量不及内地的四分之一。

    但这里有高山雪水,从高山流下的雪水形成了三条水系,滋润灌溉了三块儿平原:武威平原,张掖平原,酒泉平原。三条水系经过三块平原后,最终流向西北荒漠。

    这里有汉朝时期霍去病建立的山丹军马场,如今叫陇口马场。

    陇口马场面积辽阔,是历史最悠久的马场,很早以前还是匈奴的王庭马场,霍去病打下匈奴后又成了汉朝的皇家马场。

    这里有雪水滋润的肥沃土地,也是难得的粮仓。这里铁矿资源丰富,是军队锻造武器和铠甲的优良工场。

    曾公亮带一万禁军出关,并没有在兰州府停留,而是把河西府建在了张掖平原。

    然后开始发展农业生产,保证军粮供应,近两年来一切都已初具规模。

    吴时良任职牧马监,管理陇口马场。

    和张振又,吴时良一起过来的他们的好友姚嗣同。作为使者被派去在凉州边界与回鹘交好。

    张振又则在自己手下处理政务,狄青训练禁军。

    狄青应曾公亮的要求,在河西走廊当地又招募了一部分善骑,善射的士兵,目前禁军数量达到2万人。

    河西走廊狭长,宋军现在在武威,酒泉,张掖都有驻军。

    刚开始,曾公亮对皇帝赵贞所谓的梦是半信半疑的,自从遭遇西夏军队多次小规模,有目的骚扰后,曾公亮已经开始有些相信那个梦了。

    曾公亮命令狄青直接打过去,不要手软。

    自从狄青夺了西夏的几十里土地后,西夏的军队也老实了许多,不再轻易骚扰。

    此时的狄青,正站在祁连山下,狄青远远望去,群山如聚,若波涛起伏,群峰高耸,如锯齿剑戟。

    曾公亮的话又在耳边响起:这里曾是冠军侯霍去病打仗的地方,霍去病曾在这里击退匈奴,建功立业。我送你两本书,一本是《左传》,一本是《孙子兵法》。希望你能成为我大宋有勇有谋的将军。

    狄青下意识用手摸了摸一直被他当做宝贝放在怀中的两本书,感觉再一次热血沸腾,血脉贲张,他要做战神。

    这几次和西夏的打仗让狄青甚是酣畅淋漓,狄青更喜欢在战场上厮杀,他一点儿都不喜欢在皇宫做护卫,在皇宫做护卫的那段时期是他人生中最无聊的时期。

    那个小皇帝一年到头出不了一两次皇宫,偶尔出去替老百姓求个雨,还嫌这嫌那,嫌天气热,嫌路程长。

    拜托,这让他们跟在马车后面晒太阳的侍卫情何以堪?

    皇帝天天只会待在皇宫里溜达,丝毫激不起狄青工作的热情。

    只有在战场上,方能让狄青找到自我,曾功亮送的两本书更是让狄青如虎添翼,作为将军不能光依靠蛮力,还要借用天时,地利,人和。

    势者,因利而制权也,兵者,诡道也,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善守者藏于九天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

    ……………………………………………………………

    庭院里的竹林在微风中轻轻浮动,竹林清雅悠然的影子笼罩在幽静的窗户上,树枝上的两只燕子在叽叽喳喳的吵闹着。

    燕子甲:呢呢,皇后的姿势好看,皇帝的姿势不好看。

    燕子乙:喃喃,皇帝的姿势标准,皇后的姿势不标准。

    燕子甲:呢呢,好看就是标准。

    燕子乙:喃喃,标准不一定要好看,好看不一定标准。

    燕子甲:呢呢,好看。

    燕子乙:喃喃,标准。

    燕子甲:呢呢,好看。

    燕子乙:喃喃,标准。

    ………

    树荫下,赵贞和曹云舒正在练五禽戏,曹云舒学的很快,一招一式有模有样。

    赵贞很欣慰自己收了一个聪明的徒弟,练完了五禽戏。

    两人又开始斗茶,宫女,内侍们早就把斗茶的用具一一摆好:茶盏,茶托儿,点茶器,茶匙,煮水器,碾茶器,茶臼,茶碾和茶磨,茶炉,水杓,茶罗,茶巾……

    其中点茶必备的茶具,其实还有更文雅的名字。比如炙茶用的烘茶炉曰韦鸿胪,捣茶用的茶臼曰木待制,碾茶用的茶碾曰金法曹,磨茶用的茶磨曰石转运。量水用水杓曰胡员外。筛茶用的茶罗曰罗枢密……

    第一步是碾茶,赵贞用的是新茶,曹云舒用的是陈茶。

    曹云舒得先在茶器里烘焙以激发陈茶的香气,赵贞则直接用棉纸包茶压碎茶叶,放入茶碾开始碾茶。

    赵贞的茶碾也是最好的那一种,银质的茶碾,曹云舒的茶碾是普通的茶碾,铁制的茶碾。

    第二步是罗茶,二人用的都是上好的绢面儿,这样罗出来的茶末细,若茶末细,则茶浮,茶末粗则沫浮。

    第三步是候汤,即煮水。鱼眼,蟹眼连绎迸跃的二沸水为最合适。

    二沸水就是沿壶底儿边或是锅边儿沸腾,气泡往中间聚,但中间没有翻腾的水,即为二沸水,一沸水太稚,三沸水太老,二沸水刚刚好。

    第四步,温盏。把茶盏温热,赵贞用的茶盏依然是最好的建窑黑釉盏。

    为什么说建窑黑釉盏茶盏最好呢?因为豆茶要验茶色,是不是纯白?水痕谁先褪去?用黑釉茶盏易判高低。

    并且斗茶时茶盏的保温性能好的话,咬茶的时间会更持久。黑釉茶盏这两方面的性能最佳。

    曹云舒用的是次一级的云青釉茶盏。

    最后一步是点茶。茶末在茶盏中做膏状,边充点边用竹制或银制的茶匙,在盏中四环搅动。

    注水七次,使茶与水交融,此时的茶汤,表面随着茶匙的搅动,会显现各种各样的图案。曹云舒总能搅出花草,鱼虫,鸟等图案。

    赵贞的图案则是混沌一片,具体像什么?全靠想象。

    一番操作下来,传说中的碾压结局再次出现,拥有最好的装备的赵贞,再一次输给了装备普通的曹云舒。

    不管是茶汤的颜色,香醇浓度,汤花的色泽,水痕等。曹云舒都属上乘。

    评茶员是身边的一众宫女,内侍,并不是因为他们清楚皇帝赵贞对皇后曹云舒百依百顺,而是来自真实的吃茶体验。实话实说而已。

    曹云舒也很无奈,斗茶最关键的三个步骤是碾茶,后汤和点茶。

    这三个步骤需要的时间和力度都没有一个标准的定量,都是根据实际操作慢慢积累的经验和感觉。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经验,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

    赵贞实在是没有茶艺方面的天赋,曹云舒都后悔收了这么个徒弟,不但没有天赋,还不努力。

    赵贞斗茶其实就是图一乐,输赢无所谓。

    赵贞美滋滋的品着香茶。这是内侍走过来附耳低语:“范仲淹在门外求见。”

    赵贞蹙了蹙眉,什么事儿?又跑到后宫找人来了。

    赵贞放下茶盏走了出去,见皇帝出来,范仲淹赶紧行礼,他就知道在这儿准能找到皇帝。

    皇帝赵贞朝范仲淹的点点头,然后朝集英殿方向走去,范仲淹也跟了上去。

    赵贞边走边问范仲淹:“范公,今日过来有何事?”

    “官家,今年是景佑三年。”范仲淹提醒道。

    “哦。”皇帝赵贞心不在焉的哦了一声。“然后呢?”

    范仲淹见皇帝还不明白,只好直说:“官家,恩荫名单已搁置两年了,今年……”

    范仲淹停住了话头儿,没有再说下去。

    “哦……这件事。”

    赵贞停下脚步,他想起来了,两年前,范仲淹刚开始改革,要进一步减少恩荫人员。

    在之前,一个官员依官阶每年能提携一到三名宗族子弟进入官场,在一个官员的官场生涯中,能让自己宗族几十名甚至上百名子弟不经过科举直接入仕。而参加科举入仕的官员只占五分之一不到。

    范仲淹并没有打算革除这一恩荫制度,只是准备减少恩荫的人数。

    皇帝赵贞却决定干一票大的,直接革除这项制度,连带皇室的优待也一并削除。

    当时皇帝赵贞让范仲淹等两年,他会解决这个问题的,现在两年时间已经到了。

    “就这一件事儿?”皇帝赵贞问道。

    “是的,官家,今天过来就为这件事。”范仲淹回答。

    这件事儿太大了,动了太多有权有势的人的利益,不能再拖下去了。已经快压不住了。

    “好的,我知道了,范公回去等消息吧。”说完,皇帝赵贞扭头就往慈福宫走。

    诶,这会儿,茶肯定还热着呢。

    见赵贞回来,皇后曹云舒迎了上去,顺手把手中的热茶递到了赵贞的手里。

    赵贞接过茶,喝了口热茶,用手搂住曹云舒的肩膀。在她耳边说:“明天,你去见嬢嬢就说……”

    曹云舒扭头过来,伸出手摸了摸赵贞的额头,说:“郎君,你……”

    赵贞把茶盏放在曹云舒嘴边儿喂了一口,然后自己又喝了一口。

    接着说道:“嗯,你就可劲儿给嬢嬢卖惨,就说郎君的衣服都是旧衣服,还是用染料最便宜的那种,郎君都不舍得吃羊肉,都两年没有吃羊肉了,郎君的寝宫到现在还没有批下来,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只能在慈福宫凑合。都是因为没有钱呀,这日子快过不下去了……”

    曹云舒转过身屏退了室内的所有宫女,女官,内侍,房间里只剩下他们夫妻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