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嵩山封禅展威仪 缑山祭奠王子乔
作者:雾都山人   做则天女皇的男宠最新章节     
    公元699年二月初十,武则天携同张易之、张昌宗及狄仁杰、武懿宗、李峤、苏味道、张说、吉顼,以及各部尚书、奉宸府主要官员薛稷、员半千、郭元振、宋之问等,前往中岳嵩山进行封禅大典。

    封禅是中国古代帝王祭祀天地、报告功绩的重要仪式,武则天选择嵩山作为封禅之地,有其特殊的政治和文化考量。

    她崇尚周朝,以周朝后人自诩。嵩山位于天下之中,而泰山则是位于山东之地,从地理位置上来说,嵩山比泰山更能彰显中原至尊的地位,嵩山本就是上古周朝的圣山,传说周武王、周成王都曾经把祭祀之地选在了嵩山。

    在武则天的心中,嵩山不仅仅是五岳之中的中岳,更是她心灵归宿的象征。她选择在此地举行封禅大典,既是对天地的敬仰,也是对自己执政理念的昭示。她希望通过这隆重的封禅仪式,向上天表明自己的政治抱负和治国理念,同时祈求国泰民安,天下太平。

    随着封禅日子的临近,武则天的心情愈发庄重而期待。她知道,这不仅是一场祭祀天地的仪式,更是她展示帝王威仪、加强政权合法性的机会。她要让天下人看到,她作为女皇帝,同样能够承天受命,治理好这个国家。

    在前往嵩山的路上,武则天的车队缓缓行进,沿途百姓纷纷驻足观看,有的还自发地献上食物和鲜花,表达对女皇帝的敬爱和祝福。武则天坐在车中,透过窗帘的缝隙,望着那些朴实的面孔,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她暗下决心,一定要为这些百姓谋福祉,让他们过上更好的日子。

    在封禅的前夜,武则天在临时搭建的行宫中,与狄仁杰等人商讨最后的仪式细节。她深知狄仁杰的才智和为人,对他的建议十分重视。狄仁杰也深感荣幸,能够参与这样重大的国事活动,他仔细地审视着每一个环节,确保万无一失。

    夜深了,武则天独自一人走到行宫的庭院中,仰望星空,心中默默祈祷。她知道,明天的封禅大典将是她人生中的一次重要时刻,她将站在嵩山之巅,与天地对话,向世人宣告自己的抱负和决心。

    第二天,封禅大典如期举行。武则天在文武百官、各地官员和百姓的簇拥下,登上了嵩山之巅。她身着华贵的礼服,头戴帝冕,手持玉圭,庄严肃穆地站在祭坛前。随着礼乐的奏起,封禅仪式正式开始。

    武则天首先祭天,她向天空献上祭品,宣读祭文,表达了自己对天地的敬意和对国家的祝福。随后,她又祭地,祈求大地赐予丰收和安宁。在仪式的最高潮,武则天宣布大赦天下,免除了当年的租税,令万民欢腾。

    武则天还命令,改嵩阳县为登封县,改阳城县为告成县,以示她“登”嵩山“封”中岳,大功“告成”。“登封”与“告成”之名,一直沿用至今天。

    封禅大典结束后,武则天在群臣的簇拥下,缓缓下山。她知道,这场盛大的仪式已经深深地烙印在了每个人的心中,她的形象和权威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

    时间已是接近黄昏,洛阳城外的龙门山在落日的余晖中若隐若现,宛如一幅泼墨山水。武则天的队伍在返回神都的途中,经过了长途跋涉,终于进入了偃师境内。随着队伍的行进,一座孤峰在平畴之上突兀而起,格外引人注目。

    武则天坐在她的御辇之中,透过珠帘望向远方,目光被那座孤峰所吸引。她轻声问道:“那是何山,如此独特,独自屹立于这片平原之上?”

    武懿宗骑马靠近御辇,恭敬地回答:“启禀陛下,那是缑山。”

    武则天微微颔首,又问:“可是传说中的王子乔升仙之所?”

    武懿宗答道:“正是。”

    武则天眼中闪过一丝向往,她轻声自语:“王子乔,升仙之逸事,朕早有耳闻。今日得见此山,实为缘分。朕欲亲临其境,感受仙人遗风。”

    随即,她下令:“今晚,朕要在山中留宿,你们速去准备。”

    随行的官员和侍卫立刻行动起来,虽然天色已晚,但无人敢有怨言。他们知道武则天一旦决定,便不会轻易更改。

    队伍缓缓转向,朝着缑山进发。随着距离的缩短,缑山的轮廓越来越清晰,山势虽然不高,却有一种超然的气质,仿佛真的有一位仙人在此飞升。

    到达山脚下,天色已经完全暗了下来。武则天命令不许停,直接去山顶。侍卫们在山顶的子晋祠中选择屋舍做为武则天的临时行宫。

    到达山巅,武则天步出御辇,站在山巅,仰望星空,心中充满了感慨。

    她知道,自己虽然贵为天子,但在这历史的长河中,也不过是一瞬。而王子乔的传说,却能跨越千年,被人们传颂。她心中有个结,一直想看看这位传说中的仙人升仙的地方,或许在这里,她能找到一些超脱尘世的灵感。

    夜深了,缑山中的武则天临时行宫灯火通明,而武则天本人则在帐篷中静坐,沉浸在对仙人传说的遐想之中。周围的侍卫和官员们也都各自忙碌着,为明天的行程做着准备,整个营地在宁静的夜晚中显得格外有序而庄重。

    第二天一早,武则天带着一班文武大臣参观传说中王子乔升仙的地方。在缑山的山腰,一座古旧的祭坛静静地伫立着,周围松柏环绕,山风轻拂,传来阵阵松涛之声。武则天在随行官员和侍卫的簇拥下,缓步走向这个传说中的升仙之地。她身着华贵的龙袍,头戴凤冠,脸上带着沉思的表情。

    祭坛周围,依稀可见昔日的辉煌,残存的石刻和碑文诉说着古老的故事。武则天站在祭坛前,目光穿透时空,仿佛看到了王子乔当年驾鹤升仙的壮丽景象。

    她感慨地开口说道:“王子乔,有德有能,聪明博达。昔日羊舌肸、师旷等智者,在他面前辩论‘君子之德、名分之分、治国之道’,皆理屈词穷。可见王子乔的智慧过人,非凡人所能及。”

    武则天环顾四周,继续说道:“今天我们来到王子乔驾鹤升仙的地方,追古论今。大周皇帝是承天命,开基业,正八柱于乾纲,纽四维于坤载。我们的国家,郎堤封于百亿,声教洽于无垠,被正朔于三千,文轨同于有载。”

    她的声音在山间回荡,充满了自信和威严:“而且,我们的人口众多,政令通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民族和睦,天下太平。这是大周的盛世,是朕和众卿共同努力的结果。”

    武则天的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朕希望,我们的国家能够继续繁荣昌盛,子子孙孙,永享太平。就像王子乔一样,超脱尘世,达到至高无上的境界。”

    随行的官员们聆听着女皇的教诲,无不心生敬仰,纷纷跪拜,高呼:“陛下圣明,大周万岁!”

    武则天接着说:“孔子听闻王子乔英年早逝,曾感叹道:‘惜夫!杀吾君也!’陆机曾感叹说:‘遗形灵岳,顾景忘归。乘云倏忽,飘颻紫微。’从古追今,人们对王子乔的追思是永恒的。今天,朕要宣布,封王子乔为‘升仙太子’,将子晋祠重建,并改名为“升仙太子庙’,朕要为升仙太子立碑,亲自书写碑文!”

    群臣又是一片欢呼。

    上官婉儿摆好文房四宝,武则天拿起毛笔,思绪万千。她想到了很多,很快落笔生花,一口气写就了碑文,共计二千一百二十九字。

    武则天命薛稷、钟绍京两位书法大家监督刻碑立碑事宜,完成后才能回神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