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有一句老话,叫做“宁可听鬼哭,不能听鬼笑”,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如果这个世上真有鬼的话,那你宁愿听到鬼在你身边哭泣,也别听到鬼对着你笑。
为什么呢?
因为爱哭的鬼一般都是一些冤死鬼,这些鬼生前往往都是含冤而死,所以死后心有不甘,才会一直啼哭。
但这些鬼因为心中充满了怨气,所以它们一般情况下害人不多,充其量也就只能搞出一些类似于托梦之类的灵异事件罢了。
但那些爱笑的鬼就不同了,这种鬼物极其凶狠,而且特别爱笑,这种鬼物经常对着人笑,看样子是无害的样子,其实特别的阴险狡诈,而且最爱吓人,把人吓死后就会勾走人的魂魄来修炼自身。
那么这种鬼物为什么那么爱笑呢?
其实道理很简单,因为它们是鬼,它们害怕阳光,所以不敢在白天出来害人,只能等到晚上才敢出来吓人。
而晚上的时候,天地一片漆黑,人的眼睛也看不清东西,这样一来,鬼吓人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但如果它们能逗人发笑的话,人一旦笑出来,就会咧开嘴巴,露出喉咙和牙齿,这样一来,鬼吓人的效果就会成倍增加,被吓之人的魂魄也会更容易被它们给勾走。
好了,说了这么多,咱们书归正传,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个有关笑面鬼的民间故事。
话说在宋朝的时候,江南一带有个小山村,名叫槐树村。
这个小山村地处偏僻,位置很是隐蔽,如果不是本地人的话,外人很难找得到。
槐树村里住着几十户人家,民风淳朴,大家平时都过着男耕女织的田园生活,与世无争,怡然自得。
在槐树村东头,住着一位姓王的教书先生,名叫王文远。
王文远早年曾是一位进士,但因为性格耿直,不会逢迎拍马,所以一直没有得到朝廷的重用。
后来,王文远索性辞官不做,带着妻子李氏来到了这个与世隔绝的小山村,过起了隐居的生活。
王文远虽然不善为官,但却精通诗书,而且满腹经纶,所以平时就以教书育人为生。
由于王文远教学水平很高,所以附近村庄的村民们都愿意把孩子送到他这里来读书。
而王文远也为人慷慨,从不收取学费,只是要求孩子们的家长提供一些米面和蔬菜就行了。
王文远有一个儿子,名叫王青,今年十八岁,长得身材高大,相貌堂堂,而且力大无穷。
由于王文远平时教书育人,很少有时间管教儿子,所以王青从小就不喜欢读书,只喜欢跟着村里的小伙伴们一起出去打猎。
王文远见儿子不喜欢读书,也不强求,只是经常告诫他,让他出去打猎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千万别伤了自己。
王青虽然不喜欢读书,但却很孝顺,平时对王文远夫妇很是照顾,每次出去打猎回来,都会把猎物分成两份,一份给父母吃,一份拿到集市上去卖,换回一些日常用品和粮食。
这一天,王青又和村里的几个小伙伴们一起出去打猎了。
他们一行人来到了一座大山的山脚下,在山林里转了许久,也没有发现猎物。
就在他们准备无功而返的时候,忽然听到了一阵“吱吱”的叫声,王青等人顺着声音望去,只见一只狐狸正躲在一棵大树的后面,用一双警惕的眼睛望着他们。
王青见状,立刻张弓搭箭,对着那只狐狸就射了过去。
只听“嗖”的一声,那支箭不偏不倚,正好射中了那只狐狸的后腿。
那只狐狸吃痛,顿时发出了一声惨叫,随后拖着受伤的腿,拼命地向前跑去。
王青见状,立刻招呼了一声,带着小伙伴们就追了上去。
那只狐狸虽然跑得很快,但后腿受伤,终究跑不快,不一会儿就被王青等人给追上了。
王青一把抓住了那只狐狸的脖子,把它提了起来。
王青的小伙伴们见状,纷纷围了上来,看着那只狐狸,一个个兴高采烈,手舞足蹈。
王青看着手中的狐狸,心中很是得意,对小伙伴们说道:“这只狐狸的皮毛不错,应该能卖不少钱,咱们今天运气不错,不如再去打几只猎物吧?”
王青的小伙伴们闻言,纷纷点头表示赞同,于是众人又继续在山林里寻找猎物。
就在众人搜寻猎物的时候,忽然听到了一阵“吱吱”的叫声,众人顺着声音望去,只见一只体型硕大的老鼠正蹲在不远处的一块大石头上面,嘴里还叼着一只刚刚捕获的小动物。
王青等人见状,纷纷张弓搭箭,对着那只大老鼠就射了过去。
然而,那只大老鼠仿佛背后长眼睛一般,身子轻轻一扭,就躲开了众人射来的箭矢。
随后,那只大老鼠把嘴里叼着的小动物扔到了一边,对着王青等人“吱吱”叫了两声,仿佛是在嘲笑他们。
王青等人见状,顿时怒从心起,王青等人决定一起围攻这只灵活的大老鼠。
他们悄悄地分散开来,逐渐形成包围圈。
大老鼠警惕地注视着四周,不断变换位置,试图躲避攻击。
然而,王青他们配合默契,射箭的角度愈发刁钻。
突然,一支箭射中了大老鼠的尾巴,它惊叫一声,速度略有减缓。
这给了王青他们信心,攻势更加猛烈。
紧接着,又有几支箭射中了大老鼠,它开始显得疲惫不堪。
就在这时,王青看准机会,一箭射中了大老鼠的要害,它终于倒在地上不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