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蒙氏坞壁
作者:贪欢梦客   孟遇安传奇最新章节     
    自从洛阳的赵无戈收到孟遇安传来的军令后,就一直按照她的要求严防死守着边界,也密切关注着来自黄河北岸和西边雍州的潜在敌兵。

    枕戈待旦三个月,北边和西边竟是一点异常的风吹草动也没有,这倒让赵无戈不知该喜还是该忧。

    喜者,这或许就是虚惊一场;忧者,北燕或许有更深的阴谋。

    赵无戈把洛阳的情况写成塘报发去襄阳,孟遇安看到后也不能马上侦破北燕的意图,只是写了回信让赵无戈继续留守在洛阳,以备未来渡过黄河、进一步挥师北上。

    除了洛阳的赵无戈,孟遇安也很关心换防徐州的顾修之。

    顾修之一去三个月,期间遍历巡视了广陵、下邳、东海、琅琊诸郡,最近到了最北边的东莞郡,与北面青州的北海郡咫尺相望。

    现任北海郡守,正是谢凝之。他离开晋阳来此任职,也已经过去三个多月了。

    在南祁的时候,谢凝之从殿中监做起,后来成为李存德身边的给事中;到了北燕,为着连环计的功劳,谢凝之被独孤晟封为侍中。

    纵观他的整个官宦生涯,谢凝之是从来都没有地方执政经验的。

    加上这次主动申请离开中央乃情势所迫,故而谢凝之并没有提前做好准备,就这么赶鸭子上架做了北海郡守。

    然而,他的能力是不足以支撑他胜任这一职位的。

    当年顾焱年仅十七岁,便已有数年太子洗马的任职经历;可谢凝之彼时二十五岁依然一介白身,还是因为陆澄女婿的身份才得了殿中监的位子。

    这里面固然有其父谢平作为御史中丞得罪人的缘故,但谢凝之本人的为政水平不高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精于谋划,擅于算计,这些是谢凝之的长处;除此之外,谢凝之之才只能说是平庸。

    在北海郡,谢凝之度过了焦头烂额的三个月。

    处理地方政务比他想象中复杂得多,日常繁琐事务更是让他应接不暇。

    其中最棘手的问题,是北海郡的多处坞壁。

    江南有世家庄园,豢养的部曲佃客何止万千;塞北有坞堡营壁,啸聚的武装私兵如山似海。

    坞壁也称坞堡,源自汉武帝时期的塞外列城。后王莽篡汉,北方饥荒肆虐、民不聊生,富贵之家为了保护自家财产和安全,便纷纷建起坞壁以求自保。

    到了汉末三国以及南祁北燕对峙的时代,坞壁更加泛滥。

    北燕的铁骑自幽云而来,突破边塞进入中原,恣意纵横奔突。大祁承继两汉的传统社会架构,随着一个个城邑的陷落而分崩离析,失去朝廷庇佑的汉人也在胡人的压迫下陷入水深火热的生活。

    流亡的中原百姓在大祁未南渡的将官以及乡里豪强的领导下,屯聚成一个个独立的组织,分布在江北各州,尤其以青州、冀州、幽州为主。

    在谢凝之为郡守的北海郡,就有一个最为强大的坞壁势力,名曰“白狼坞”,因其主堡坐落于白狼河附近,故得此名。

    这白狼坞的宗主姓蒙名青,身长九尺,腰大十围,膂力过人,有万夫不当之勇。

    十余年前,他率领蒙氏宗族百十人,自冀州来到青州,在北海郡的平寿建起白狼坞,以抵御北燕敌寇。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壮大,如今的白狼坞坐拥千家宗族,号令上万兵勇,是当地乃至整个青州都不可小觑的武装势力。

    北燕统治江北多年,一直把清除各州的地方坞壁作为重要事务。

    几十年过去了,虽然在燕廷的不懈努力下,许多坞壁已被剿灭,但仍有不少顽固势力存留,任凭燕廷如何努力也无法根除。

    这个蒙氏白狼坞,就是其中之一。

    谢凝之来到北海郡任职之前,完全没有了解过这一情况,还以为自己终于能远离中央的纷争,过几天清闲的舒坦日子,没想到是打错了主意。

    蒙青率坞壁势力与官府公然作对,不纳税款,不服徭役,更有甚者,还敢劫掠官家钱粮。

    谢凝之对此百思不解:“大燕统一北方这么多年,还治不了这些地头蛇吗?”

    北海郡的郡丞是本地人,也在这个职位上任职多年了,对这里的情况非常了解,于是对谢凝之无奈解释道:

    “说起来,这‘宗主督护制’还是大燕先帝所创,就连蒙青的宗主之位都是大燕朝廷封的。前些年他们倒也安分,可最近几年,大概是因为大燕对外征战屡次失利,上头也就不怎么管这些宗主了,他们便猖狂起来,到了现在管也管不住的局面。”

    谢凝之听了郡丞的话,一声长叹,兀自叫苦连连:

    “梁王让我来这里当郡守,莫不是期盼着我能解决他们几十年都解决不了的问题?”

    与地方武装势力周旋不比与朝中亲王臣子周旋,不是靠一些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伎俩就能万事大吉的。

    谢凝之从未接触过钱粮政事的管理,更未领兵打过仗,面对白狼坞的侵扰,一点办法也没有。

    他为求独善其身,只能动用官府钱粮财帛贿赂蒙青,祈求他能消停消停。

    但蒙青可不是个好相与的人。

    他纵横青州十余年,每一寸领土和势力都是靠自己和家族打拼下来的,不可能那么容易就被一点点贿赂迷了心窍。

    谢凝之越是谄媚讨好他,他就越觉得谢凝之好欺负,也就越肆无忌惮地破坏他对北海郡的治理。

    蒙青的儿子蒙抗年方十六七岁,已在其父的熏陶下走上了军事的道路,日常也多读各类书籍。

    面对父亲的疯狂行为,蒙抗觉得有些担忧,便善意提醒:

    “父亲,儿子读《吕氏春秋》,读到一句话是这样的:竭泽而渔,岂不获得?儿子以为,不可因一时之利而毁了立身根基,从而失去更长远的利益。”

    蒙青对外剽悍勇猛,可私下也有细腻的一面,听他儿子这样说,遂哈哈大笑起来:

    “我儿出息了,都会拿书本上的话来压他老子了。”

    蒙抗讪笑道:“儿子不敢,只是分享读书心得耳。”

    蒙青大手一伸,把蒙抗拥到自己身边,大喇喇问道:“抗儿可想知道为父这样做的用意是什么吗?”

    “请父亲明示。”蒙抗恭谨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