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政苛民怨
作者:茜语凌龙   帝君红颜策最新章节     
    漫长的黑夜终于过去,刘劭看到殿外逐渐明亮的天空,心中涌起一丝希望。他盼望着大臣们能给出良策,让他能在这场艰难的战争中稳住局势,守护住自己的皇位。

    他稍作休憩,强打精神,便起身来到太极殿。这时,大臣们都已列队在堂下。

    刘劭缓缓坐上龙椅,目光扫过众人,开口道:“诸位爱卿,如今局势危急,朕之江山社稷风雨飘摇。朕彻夜未眠,苦思对策,却无良谋。还望诸位爱卿能为朕分忧,共渡难关。”

    朝堂之上一片寂静,大臣们一个个低头不语。

    刘劭看着众人沉默的模样,不禁有些气愤,目光如炬地扫向众人,提高了声音道:“难道诸位爱卿就没有一点办法吗?”

    他的眼神最终落在度支尚书殷冲身上:“殷爱卿,你掌管财政,可有良策?”

    殷冲出列,恭敬地行礼后说道:“皇上,如今朝廷经过了几次大战,国库早已空虚。各处税收锐减,而军费开支却日益增加。臣等虽想尽办法开源节流,但实乃杯水车薪。

    如今之计,臣以为可暂时增加赋税,以解燃眉之急。但此举恐会引起民怨,还需皇上斟酌。”殷冲说完,微微低头,等待刘劭的回应。

    刘劭皱起眉头,陷入沉思,心中权衡着增加赋税的利弊。

    他深知这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确实能在短时间内筹集到一定的资金,缓解目前的财政困境;

    可另一方面,百姓本就因战乱而生活困苦,此时增加赋税,极有可能引发更大的不满和动荡。但眼下局势紧迫,似乎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过了好一会儿,他缓缓开口道:“此乃无奈之举,传朕旨意,让左民郎及地方官员务必做好百姓的安抚工作。承诺一旦将刘骏击退,铲除刘骏之乱,朕定会对百姓进行补偿。

    如今朝廷有难,大家需齐心协力,共渡难关。朕相信,只要众卿与朕同心同德,定能守护我刘宋江山。”

    众臣齐声应承。刘劭微微点头,目光随即转向萧斌,开口问道:“萧爱卿,当下朝廷手中所掌握的兵力有多少?”

    萧斌闻言,略一迟疑,上前一步,微微低头,声音中带着一丝沉重:“皇上,此前数场大战,我军伤亡惨重,更有不少士卒投降。

    如今细细算来,除去死伤与投降之人,朝廷目前所掌兵力,只有二十万不到。”

    刘劭深知这兵力之数实在难以应对当前困境。虽然有了北魏的三万大军,可是总兵力才二十三万,面对来势汹汹的刘骏,这点兵力实在捉襟见肘。

    刘劭咬咬牙,狠下心来,大声说道:“那就征兵,凡十五岁以上六十岁以下的都要强制服兵役。”

    此令一出,一时之间,朝堂上议论纷纷。有大臣站出来,面色惶恐地说道:“皇上,十五岁少年尚显稚嫩,六十岁之人已近暮年,如此征兵,上战场恐怕不合适啊。”

    另一大臣也连忙附和道:“皇上,此举恐会引起民怨,还请皇上三思。”

    然而,刘劭此时满心焦虑,哪里听得进去这些劝谏。他见大臣们纷纷反对,顿时暴怒,猛地一拍龙椅扶手,大声吼道:“如今朝廷危在旦夕,尔等还在此诸多借口。朕意已决,此事不容再议。”

    大臣们被刘劭的怒喝吓得噤若寒蝉,不敢再言语,朝堂之上一片死寂。

    刘义宣看着刘劭的疯狂之举,心中暗喜,却不加劝阻。因为他知道刘劭已是穷途末路,让他的这些政策激起民怨,才是他想要看到的。

    为了进一步激发大臣们的不满,刘义宣故意清了清嗓子,缓缓开口问道:“皇上,不知这北魏的南安王此次前来我朝所为何事?”

    刘劭微微扬起下巴,神色略显傲然地说道:“当然是出兵助我朝攻打刘骏。”

    一旁的沈庆之微微皱眉,沉声道:“陛下,不知对方是否同意?”

    刘劭笃定地说道:“北魏届时会出兵三万。”

    刘义宣继而追问道:“那么我朝开出了什么条件?”

    刘劭的脸色微微一滞,稍作犹豫后说道:“朕许以重利,自然能让北魏出兵。”

    刘义宣紧紧盯着刘劭,追问道:“皇上,究竟是何等重利能使北魏这般竭力相助?”

    刘劭闻言,脸上掠过一丝不满,只觉刘义宣有意刁难,却仍强压怒火,如实道:“朕欲将汝南割让予北魏。”

    此语一出,朝堂瞬间哗然,大臣们皆惊愕不已,许多人神情难以置信。

    刘义宣更是按捺不住,急切阻止道:“皇上,疆土乃祖宗之基业,乃我刘宋之根本,万不可轻易拱手让人。此乃对祖宗之大不敬,更是对我刘宋百姓之不负责任呐。”

    其他大臣亦纷纷附和,有的甚至跪地叩头:“割让领土乃丧权辱国之举,会令后世子孙蒙羞,恳请皇上收回成命。”

    “皇上,切不可为一时之需舍弃国家重要疆土,还望皇上三思。”

    然而,刘劭已被愤怒与执念遮蔽心智,决然道:“朕意已决,此事不容置疑,谁敢再阻拦,严惩不贷。”

    闻听刘劭这般强硬言辞,大臣们皆面露失望与无奈。这时,刘劭又高声道:“刚才朕安排的增税征兵之事,必须即刻办理,不得有丝毫拖延,耽误了战机,尔等都担当不起。”言罢,他怒而甩袖离去。

    大臣们望着刘劭这般固执,皆无奈摇头叹息,朝堂气氛异常沉重压抑。刘义宣立于原地,目光阴沉,忧心忡忡地凝视刘劭离去的方向。

    很快,各地方就紧锣密鼓地按照朝廷的指令开始行动了。他们宛如一群贪婪的饿狼,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扑向每一户百姓的家中。

    在强行增税的过程中,那些原本就挣扎在生活困苦边缘的百姓,在突如其来的增税压力下,仿佛被压上了一座无法承受的大山,一个个面露绝望之色。

    与此同时,大规模的强制征兵也在进行,不管是十五岁的稚嫩少年,还是六十多岁的垂暮老人,都被那些如狼似虎的征兵人员强行拉走。

    年轻力壮的男子被无情地从家中拖走,他们拼命地挣扎、呼喊,却无法挣脱那如铁钳般的双手。而留下的老弱妇孺则在一片混乱中放声大哭,哭声仿佛能穿透整个天空,传遍每一个角落。

    一时间,整个国家到处都充斥着百姓的痛苦哀嚎,人们的心中满是恐惧与愤怒。

    刘骏在从南冀州前往京城的漫漫路途之中,所到之处,目光所及,尽是朝廷强行征兵所导致的凄惨景象。

    稍微有点储蓄的便会倾尽囊中所有,去贿赂兵曹,只求能够不被征召入伍。

    当再次看到那令人心碎的一幕时,刘骏再也抑制不住,出手教训了这群朝廷强横霸道的恶徒。

    在一间破旧昏暗的草屋里,只见朝廷的兵曹如恶狼一般,紧紧地反手拖住一个年轻的小伙子,粗暴地往外拉扯,年轻人满脸惊恐与无助,拼命挣扎着。

    这时,一个瞎眼的老妇人慌忙摸索着出来,脸上满是焦急与绝望。

    她颤抖的双手紧紧抱住孙子,不肯放手,乞求道:“官爷啊,求求您放了我的孙子吧!他是我唯一的依靠啊!”

    小伙子也哭喊道:“官爷,求求您了,我不能走啊,我要留下来照顾奶奶,没有我她可怎么活呀!”泪水如决堤般在他脸上肆意流淌。

    然而,兵曹对此却全然无动于衷,冷酷的面庞上没有半点怜悯之情。

    甚至还恶狠狠地说道:“当下武陵王的大军对京城虎视眈眈,你们不但不想着报效国家,还胆敢阻挠朝廷征兵,简直是不知死活。识相的就赶紧松手,要不然有你好受的。”

    老妇人的哭喊声愈发响亮,声音凄切地说道:“官爷,您行行善吧,这是老身年轻时的陪嫁,您拿去吧,只求您能放过我孙子呀。”老妇人边说着,边从手腕上褪下一只银镯子。

    兵曹一把夺过镯子,贼眉鼠眼地瞧了瞧,说道:“就这么点东西?大爷才不放在眼里呢。”说完,把镯子揣进了怀里。并且一脚将妇人踹开,下令道:“赶快的,把人带走。”

    老妇人悲惨地哭叫着,死抓着孙子不放。

    兵曹厌烦地看着瞎眼老太太的纠缠,竟猛地抽出腰间的刀,面露凶光,嘴里恶狠狠地说道:“再啰嗦,信不信我宰了你这老太婆!”

    看到这残忍的一幕,刘骏心中的怒火瞬间燃起,大喝一声:“住手!”接着身形一闪,如闪电般出手,瞬间便将兵曹的刀打落。

    其余士兵见此情形,须臾间抽出腰间大刀。

    兵曹怒喝道:“你是何人?竟敢与朝廷作对!”

    “我乃牛三,正是专门和朝廷作对之人。”

    兵曹听他如此口出狂言,手臂一挥,几个士兵齐声怒吼,举起手中的锋利兵刃,朝着刘骏凶猛扑来。

    刘骏手一翻,寒光四溢的银笛匕首已然在手。

    他身形疾闪,在士兵中间穿梭。左劈右砍,与士兵们的刀不断碰撞,发出铮铮鸣响。

    几个士兵渐渐被刘骏凌厉的攻势打得手忙脚乱,破绽百出。

    刘骏瞅准时机,一个旋身飞踢,踹倒一个士兵,紧接着匕首如疾风般挥出,在其他士兵身上留下数道血痕。

    士兵们吃痛,战斗力锐减,刘骏趁机发起更猛烈的攻击。

    几个回合后,士兵们都身负重伤,再也支撑不住。

    他们惊恐地看着刘骏,满脸惧色,再也顾不得其他,相互搀扶着屁滚尿流地仓皇逃窜。

    老妇人听闻官兵已然被打跑了,赶忙和孙子一同跪在地上,不停地磕头说道:“多谢恩人呐,救了我们祖孙二人。”

    刘骏见二人跪下,急忙说道:“你们赶快离开这里吧,过一会儿他们肯定还会返回来的。”

    老妇人一听这话,赶忙吩咐孙子:“阿春啊,快收拾东西,咱们赶快逃离吧。”

    阿春进屋收拾物件,刘骏则趁此机会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