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家军冲得正爽,却不得不停止进攻的脚步,此刻,鹿角阵的后面,讨逆军的弓箭再度射过来,马家军的士兵猝不及防,纷纷被射中倒地。一轮又一轮的弓箭,使得马家军伤亡迅速加大。
马超看到攻势再次受阻,讨逆军的弓兵们又趁机发起了猛烈的反击,明白这么下去,马家军必会损失惨重。他脑袋里想着如何清理掉眼前的鹿角阵,很快就发现困难重重,就算能清理了,也会损失不少士兵。想到这里,他迅速下令,鸣金收兵。
此战,马超率军攻打讨逆军的营寨,虽能冲入营寨,但在讨逆军的防守之下,战果并不显着。不过,马超及时撤兵,也避免大军损失过大,双方也算是互有胜负了。
进攻受挫后,马超谨慎了许多,不敢再攻打营寨,双方就这样对峙了起来。
十几天之后,太史慈终于率军赶到了槐里城。如此一来,讨逆军全军到齐,准备大举攻城。
哪料,马腾自恃骑兵野战实力强大,仍旧出城列阵,想与讨逆军交战。太史慈自然不会畏惧,也摆兵列阵,双方战事一触即发。
“进攻!”太史慈下了进攻的命令,讨逆军中,战鼓擂动,战旗飘扬。
张任率领刀盾兵,向对面的马家军冲杀过去。马家军中,庞德也率刀盾兵往前冲杀,双方大军撞在一起,展开了激烈的交锋。
士兵们动作迅捷而有力,每一次挥刀、每一次撞击,都是生死较量。战况异常激烈,一时之间难分胜负。
太史慈看到不能打破僵局,果断下令将讨逆军的刀盾兵撤回。讨逆军徐徐后退,庞德以为占优,率军步步紧逼,一些跑得慢的士兵,也死在马家军的刀下,但讨逆军的撤退井然有序,仍安稳地撤了回来。
陈武率领枪兵出击,士兵手持长枪,挡在马家军刀盾兵的前面。正所谓一寸长一寸强,枪兵在武器上占据了优势。马家军的刀盾兵在讨逆军枪兵的猛攻下,不断后退,阵型逐渐紊乱。
马腾在后方看到自己的刀盾兵有些慌乱,他稍微想了一下,就选择了撤退,以避开讨逆军枪兵的锋芒。
面对步步紧逼的敌军,马腾也改变打法,让马超率领骑兵出战,骑兵如同狂风骤雨般席卷而来,也是声势骇人。
陈武一听到马蹄声,就知道敌军出了骑兵,没多想就下令鸣金撤退。
然而,马超岂会善罢甘休?他的骑兵凭借着速度的优势,迅速追到讨逆军枪兵的最后面,一阵冲杀,讨逆军的伤亡瞬间加大。
好在,陈武命令下得早,大多数士兵还是安全地撤了回来。马超仍继续追击,想扩大战果,甚至想一举突破讨逆军大本营。
可惜,他想得太简单了。讨逆军枪兵撤退以后,阵地上露出了几排车弩阵,全琮看到敌军仍敢追过来,一声令下:“放箭!放箭!”
上千支粗大的弩箭射来,马家军骑兵被射了个正着,一时人仰马翻,士兵惨叫声不绝于耳。马超率骑兵征战数年,还从未见过车弩阵,被车弩阵的威力震慑,大为惊骇,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办。
好在他也是一名大将,迅速恢复过来,他不敢硬冲,连忙下令:“撤退!撤退!”保险起见,先撤退再说,鸣金声响起,马家军徐徐撤退。只是,在撤退的过程中,仍挨了几轮讨逆军的弓弩。
这场大战,双方激战了将近两个时辰,杀得昏天暗地,结果仍是互有胜负。双方各自安排人收拾战场。
回到营寨,太史慈并不气馁,反而是神采飞扬,他摩拳擦掌,打算明日再战。战场上交战,很少有一战克敌的,他早就做好了久战的准备。
马家军撤回城中,马超曾两战动用骑兵,均不能获胜,心里有些隐隐有些担忧。
“超儿,你看敌军战力如何?”马腾在后方督战,也希望从马超口中得知讨逆军的战力。
“敌军的车弩阵甚是厉害,只怕不宜强攻,想必是专门用来对付我们骑兵的,若是有办法对付这车弩阵,那就好办了。”
“你说得并非无理,只是此事颇为困难。”
这时,一个士兵匆匆小跑过来:“报槐里侯和大公子,长安来了人,想见槐里侯。”
“哦,好。”
马腾父子来到大堂,看到来人正是张既。张既曾几次来槐里,和马腾父子俩也很熟。
“原来是德容先生到了,有失远迎。”
“槐里侯、大公子,客气了。”张既只是说了句客套话,就进入正题:“今日战事如何?”
“那太史慈甚是勇猛,摆了个车弩阵,专门对付骑兵,若今日稍有不慎,这骑兵就完了,想必敌方也是有备而来,只怕我大军难守槐里呀,对了……钟校尉的援军呢?”
“钟校尉并没有派援军来。”
马腾脸色一变:“什么?莫非钟校尉不打算出兵支援?”
“槐里侯勿急,且听我说……今太史慈数万大军来袭,其势甚大,钟校尉若大军来援,只怕长安兵力空虚,反而不妙,且槐里城较小,城防不高,守城亦比较困难,钟校尉之意是,不如槐里侯率军撤出槐里,进驻长安,与钟校尉一起,共守长安。”
“长安乃西京,又是关中繁华之地,钟校尉上任司隶校尉以来,一直在加筑城墙,以长安城墙之高,必能坚守,以退敌军。”
“离开槐里去长安?这不行。”马腾果断否决,槐里是他的根基,去了长安,就失了根基,受制于人,届时他的军队连人带马,全都归曹操了。
“我知里槐里侯不相信钟校尉,总以为钟校尉会夺你的兵权,此是误会呀。钟校尉奉朝廷之命,经略关中,今刘敬大军北上,其实力雄厚,若槐里侯与钟校尉分开对敌,必为敌军各个击破,唯有联合对敌,才是正道。”
“槐里侯父子皆骁勇善战,钟校尉还要倚仗你们父子,岂会夺你兵权?槐里侯这是杞人忧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