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我们一合计,就去买了一辆马车,以后振祥去攸云城学府读书也好,儿媳妇回娘家也方便。”李荣华说。
里正问:“今天小的们都不在,你们两个在我家吃?还是去你家吃?”
姜老二说:“去我家吧,我还答应瑶瑶,给她的鱼喂草呢。”
李荣华简直对着女儿奴没眼看。
“那鱼在河里也没人喂它,怎么到你家就精贵起来了?”
“我女儿养的呀!”
“就你有女儿”
“你女儿在哪里呢?”
两个大人斗嘴,其他瘪瘪嘴,转身收拾一下,跟着刘秋花上山了。
里正突然问:“姜老二,要不给改个名字,姜老二这名字,以后进了城介绍起来也不好听啊!”
姜老二身子一僵,眼泪都在眼里打转,沙哑的说:“我听里正的。”
“好,等振祥回来,我问问他。”
李荣华笑着说:“爹,你直接问瑶瑶不就好了。”
“胡闹,孩子给爹取名字像什么样?”
“那振祥就可以?”李荣华反问。
“呃……”
李荣光说:“爹,不如请县令大人起一个名字?他不是说下个月还要来村里,调查稻米的种植情况吗?”
里正眼睛一亮,“行,这个好。”
姜老二忙道谢。
刘秋花宰了一只兔子,把山洞里晾的腊肉也取了两块下来。
“孩子爹,你去弄点蜂蜜过来泡水喝。”
姜老二开心的去了。
里正媳妇去帮忙,被刘秋花拒绝了。
“婶子,你和叔坐着休息,让两个嫂子给我帮忙就行。”
山洞里一片欢声笑语,谁也没想到一个乱石阴森的山洞,如今一改容貌,焕然一新,更像世外桃源。
里正坐在石凳上,望着整个幸福村,原来的茅草屋,现在全都是土瓦房了,家家院墙结实,大门崭新。
村里的路更宽,更平整了,山下就连山脚没有大树的地方,都被村里开荒出来了,到处都是田地庄稼。
路上的村民走路带风,嘴角的笑容不断,声音更是洪亮。
“老大,老二”
“爹”李荣华停下研究藤椅的动作。
李荣光停下喂鱼的动作,转头看过来。
“你们要多跟振祥交流,以后多听他的意见。”
“好的”
“还有一定要跟上姜老二一家的步伐。”
“好”兄弟俩齐声说。
“听她们的安排。”
“好”两个人同时应声。
“等县令大人下次过来,我就跟大人说,老大你来接任里正一职。”
李荣华忙问:“爹,你”
“我没事,身体好些着呢,你们都不用担心。就是坐在这里看着村里这几年的变化,有些感触罢了。”
里正媳妇也悠悠的说道:“我们村从哪里还是变的?是从刘秋花生了姜瑶开始。”
“对,从姜瑶开始,那年冬天有了木果,我们都可以吃饱过冬,再后来可以种木耳,养兔子。姜家三个丫头都不简单,尤其是小丫头,振祥格外看重她,你们可明白其中原由?”里正问。
李荣华说:“儿子曾说她师傅很厉害,教了她很多本事。”
里正说:“是她劝我让振祥回书院的,不能让所有孩子都读书识字,那就先最聪明好学的去读书,只要有一个人出人头地,整个家甚至整个村都将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这次振祥考中秀才,我是真的服气了,就一辈子都见不到的县令,亲自登门还能笑着跟我说话,这是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里正媳妇也认同的点头,“振祥如果不是读书好,陆典史也不会把他女儿嫁过来的。”
里正又看着二儿子说:“老二,你也别觉得委屈,我们那时候只能供一个孩子读书,如果他们现在还想读书,我一样供他们。”
李荣光摆摆手,“爹娘,大哥,我和媳妇孩子们都没意见,就是祥安的婚事,我和他娘都挺急的。”
里正媳妇瞪了过去,“咋了?给他看的还少啊?”
姜红这个时候出来,正好听到,就接过话去,“娘,你误会了,前天他喝多了,我们才套出话来,是振祥说的十八岁以前先别着急成亲。”
“啥?”里正也瞪大了眼睛,看向李荣华。
李荣华连忙举手投降,“爹,这事我第一次听说,我不知道。”
姜红说:“爹,大哥,我们没有别的意思,话既然说到这里了,我们就是想让爹和大哥问问振祥,祥安这亲真的必须等到十八岁吗?”
里正说:“晚上他们回来,我问问。”
姜老二端着一罐子蜂蜜进来。
“叔,这罐蜂蜜你等会儿走,带回去喝。”姜老二笑着说,然后把一个大一点的罐子,递了过去。
“我也不跟你客气,不过你把小的那个给我就行。”
“不用,你拿大的,省的回头我丫头在让我去捅蜜蜂的窝,她说这个孕妇喝了好,你让雅琴多喝,没了再跟我说。”
里正领情,李荣华忙道谢,他们两个人经常往县里送木耳兔子,早就养成了拌嘴的习惯,不过两个人的感情倒是越来越好。
李荣光最近经常上来帮着做米粉,突然说:“爹,我都想搬过来跟他们做邻居。”
里正看了一眼,“行啊,你先把山洞凿出来。”
李荣光瞬间就泄气了。
姜老二笑着说:“叔,我有一个主意,你听吗?”
里正:“你的主意还是你丫头的?”
姜老二挠挠头,笑着说:“是我丫头的。”
“说吧”
姜老二看着远处的老宅,想了了一会儿才开口说。
“他们姐妹的意思是从赌坊老板手里把那个院子买下来,周围也没有人住了,索性把那里盖成养猪场,找几个人专门养猪,有了养猪场,田地里的农家肥就多了,庄稼也能多收两成。”
里正陷入沉思,片刻后才说:“等荣华把里正一职接过去,你们好好商量一下,我以后就出出力就行了,费脑子的事我干不了。”
姜老二点点头又说道:“他们还想让你们换个地方住,你们的院子改成一个小书院,供村里的孩子读书识字,孩子们沾沾秀才郎的喜气,说不定还能出两个秀才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