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2812章危机中临机抉择之一挑双心莫慌
作者:弈修象棋   零基础快速入门的弈修象棋最新章节     
    第二百八十章危机中临机抉择之一挑双心莫慌

    这俩天棋友反应来个简单的,今天就如大家所愿。不过子少事简意不减!用心体悟,再登一阶!

    在象棋中敌攻我守,敌守我攻,攻守易位是常用的事。面对危急局面,如何当机立断?有一种受攻是敌人一步捉双,此时应该如何攻守呢?一步捉双也有好几种局面,有的时候必定丢子,有的时候能够巧妙化解,不一而足。

    (280.1)

    如图,红方车捉黑方车马,并且黑车被牵制肋道线不能平移,此时把你派给红方当做红帅,你有什么良策?此时已经是残局,已经走到攻城将军的尾声,此时红车黑马车三者的战场既要单独拿出来看,又要放入全局看。如果只是单独看,那么难免只是想如何保全车马,有些被动。而全局看,车马都是将军的主力,黑卒到底九宫宫顶,威胁单士,控制中心,红炮有根牵制黑车,根在中士。右马两步将军。

    此时面对红车捉马威胁失去部分自由的黑车,如果急躁弃车砍炮将军的话,丢失主力,剩下马卒是难以胜任的!不能直接将军化解,那么面对对方一步捉双,难道必失一子吗?

    要知道一步捉双不一定就会丢子!要知道红炮根在中士,黑卒需要一步时间消灭中士,然后红炮失去后援,然后可能被车消灭将军死期。就是说黑方需要一步时!同时看黑马与黑车位置关系,跳马一步可以看护黑车使车生根,关键是黑马两步将军这一步也算两步中的一步。红方如果交换车后黑方马卒可以战胜单士炮!所以红方不会交换的。

    实际黑方走的是1马2退4 看护黑车,帅六进一果然红方不敢交换 升帅支援中士,

    2将6平5黑方解脱黑车牵制同时助战中卒强取中士,而红车与黑车一线相互牵制。红如果吃马黑方就会吃士将军车卒胜。

    仔细看图,黑方此时弃马进车象眼是否也可以呢?红方如果吃马,则则中卒取士,下一步进车底部将军吃不吃炮到时其次。如果不吃马,也没有将军成杀的棋,至于防守也没有好的防御手段。

    8.12

    第二百八十一章象棋战斗多区域,选好次序良益多

    象棋是多战场的战斗,下棋时候要仔细思考分析,先从哪个战场展开战斗比较好。战场次序选好了,头一个战场可以发动攻势外,还可能不影响次级战场的先手保持。

    (281.1)

    如图形式红方将要与即将发动的攻势有两处,一个是碰头的兵卒,一个是退炮反击打红车。兑兵处红方有车防守打开卒林占位后黑马受到黑车直接攻击 而红炮处黑方先一步到达就可以阻止对方后退平炮打车。并且捉无根炮乃先手也!

    1.车9平2(车捉无根子先手阻挡红炮计划,破解对方攻势也是一种声势。)

    炮八平九 ()红方只能后手躲避这与退炮打车驱逐黑车同时反击是截然不同的局面。

    2.卒7进1 由于是先手红方被动躲避还是黑方走棋,得以进卒消灭红兵。像这种先走的棋修成先手,后边又该对方走棋,相当于黑方先走了一步棋。如果黑方直接进卒,那么平车的棋可能就会丧失。

    车二平三 虽然是黑方先手进卒但红方有根平车后毅然取得反攻先手!

    3.炮5退1 (闪开垫子使黑马生根不怕攻,同时退炮到达新的位置好有平炮马后攻击车。)

    马三进四 ()车马无根受攻的话捉双可能丢子。此时进马离开险地同时瞄准中路。

    4.车3退1 退车牵制车马不使对方顺利入境。

    相三进一 ()飞象车生根,还是抢进马。

    5.卒3进1挺卒通马路防止红马前进,卒到新位车生根。

    仕四进五 加强防守。

    (2)

    6.炮5平7 黑方发起反击,马后炮打车,车虽强,也难免受到攻击。

    马四进五车受到攻击一定先要躲吗?红方弃车马踏中卒,黑方如果原计划吃车,红方跳马吃马钓鱼炮将军马车成杀!

    7.马7进5 黑方被迫放弃原计划进马吃马消灭将军的危威胁,但打车的棋也被自己拆解。

    马七进六 红进马要夺回

    8.炮7平5(加强中路防守强反击。)

    马六进五 夺回一子

    9.马3进5 继续反击再消灭红马

    炮五进四 红方正是有炮倚仗才能不丢子。

    10.象7进5 黑方不想红方架中炮

    车六进四 红方提车高位看护炮,为什么不直接打掉黑炮?

    (3)

    11.炮5进2 车三平七 12.卒3进1 车六平五

    (11—12回合,交换车兑掉炮局势简化。)

    13.车2进8()车捉无根相抢一步先手。

    相七进五 应对飞离

    14.卒3进1红方还反击黑卒呀,进一步避开 形成红方先手。

    炮九进四 ()红方趁机炮过河

    15.卒9进1 边卒不再给,留作力量同时防止红炮平移。

    车五退一腾出中路,给炮腾位。

    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