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3章 中医药调理小孩先天性胆道闭塞(胎黄)
作者:短耳的兔子   每日医案最新章节     
    先天性胆道闭塞(胎黄)

    [病案]胡某,男,2个月。患儿出生后四十天开始出现面色发黄的情况,而且日益加深,大便呈现黄白薄软的状态,尿色也呈现黄色。经过检查,发现患儿皮肤巩膜黄染,腹部柔软,但肝脏明显肿大,肋下2厘米,脾脏肋下1厘米,质地稍硬。血清总胆红质5.23毫克,1分钟胆红质2.72毫克,血清黄疸指数48单位,碱性磷酸酶19.21氏单位,其他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

    根据会诊意见,医生诊断为先天性胆道闭锁,这是一种先天性疾病,会导致胆汁无法正常排出,从而引起黄疸等症状。目前,患儿需要接受中医治疗。根据中医理论,面色发黄、大便黄白薄软、尿黄等症状与肝胆功能失调有关。舌红、苔薄、指纹红紫等表现也提示了肝胆湿热、气血瘀滞的情况。

    [治则]扶脾理气,疏肝渗湿。

    [方药]参须3克,白术3克,茯苓6克,山药6克,厚朴6克,柴胡6克,茵陈6克,焦栀子6克,麦芽6克,白芍6克,赤小豆6克,车前子6克(包)。连服7剂后,身黄稍减,入夜吵闹,烦躁不安,不思饮食,为湿热俱盛所致。宜清热化湿。方用参须3克,白豆寇3克,厚朴3克,川贝3克,鸡内金3克,麦芽3克,甘草3克,茯苓3克,焦栀子3克,银花3克,连翘3克。又3剂后,身黄大减,小便稍黄,大便转黄,纳差。原方加藿香3克,大枣3枚。4剂后乳食渐进,能安睡。继用参苓白术散加清热化湿药,迭进10余剂,身黄俱退,诸症悉除。

    [评析]本病属于中医学中的“胎黄”范畴,是一种常见的疾病。胎黄,又称黄疸,是指由于脾虚、湿热等病因导致的一种疾病,表现为肌肤及巩膜发黄,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一般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困扰。本病的病因主要是脾虚为本,湿热为标,属于本虚标实寒热错杂症。这种病症的病机比较复杂,需要采用综合的培补脾胃兼利胆退黄的治法。

    在治疗本病时,方以参苓白术散为基础,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剂。治疗中用参须,取其滋阴补气,补而不燥之意,能够有效缓解脾虚的症状。本案初用扶脾疏肝法,但由于湿热俱盛,需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清热化湿为主。在湿热得到清除后,黄疸自然消退。

    此外,治疗本病还需要结合患者的体质和病情,采用多种方法相互辅助。例如,在清热化湿的同时,可以采用健脾益气的方法,增强患者的脾胃功能,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对于湿热较重的患者,可以采用清热解毒的方法,以清除体内湿热。而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可能需要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如针灸、拔罐等,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总之,本病需要根据病因和症状,采用综合的治疗方法,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同时,患者需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压力,以促进身体的康复。此外,患者应保持积极的心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才能早日摆脱疾病的困扰,重拾健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