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宁帝昏厥了一日一夜。
直到半夜醒转。
皇太孙立刻前来拜见,熙宁帝给他看坐,由着皇太孙将昏迷期间的事情逐件阐述。
简而言之,宫里的消息暂时封锁住了。
朝中也有丞相在内的数人,可以知道消息。
国朝上下,不至于因为熙宁帝的昏厥而生出动荡。
这样的处理手段,哪怕熙宁帝自己来了,也不见得能比皇太孙做得更好。
他显得有些欣慰:“崇武你,看来真是当皇帝的苗子。”
“孙儿不敢。”
朱崇武低着头,他与皇祖亲近归亲近,但皇位本身是经不起考验的,哪怕祖孙也不例外。
熙宁帝示意他保持镇定。
虽然熙宁帝从登基之初,就没想过要去退位当太上皇,但有过今日的遭遇,熙宁帝觉得自己还是要做好驾崩的准备。
年过六十,这本来就是人生在世的一道坎。
花甲再往上,那就是七十古来稀。
熙宁帝在位二十余年,自认是无愧于国,无愧于民的。
在他治下,大明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富足程度,百姓安居乐业,全国人口增长了两成。
但是,熙宁帝也不否认自己是一个恋权的帝王。
而且相比于父祖,他在位期间,又将帝王心术给运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不过——
这一切的不舍与不甘,在大明江山的传承面前,都要退居其次。
他恪守了一辈子的国法和宗法。
只希望,到了地下,还是他父皇的好太子,仍是他皇祖最骄傲的皇长孙。
这样就够了。
想到这,熙宁帝靠着床榻坐了起来,让朱崇武将他代为批复的奏疏读出来。
由自己替他讲述其中的道理与用意。
这也算是一种皇家传承。
兴帝在位时,不曾这般手把手教过熙宁帝。
可是皇太孙,他在熙宁帝看来就是另外一个自己,十几年的养育之下,也让他养成了一种事事关心的习惯。
现在索性就不改了。
……
在这之后,熙宁帝又召集了几位心腹臣子,宣布三日之后再开朝会的消息。
打算彻底平息一切潜在的隐患。
随后,他又翻看起了各路的战报。
宣政院处,有一支天竺的军队来犯,婆罗教四大祭司中的林栖祭司带队。
联合昔日六耳洞府座下各洞妖王,来势汹汹。
武当派,唐门,以及南疆的五阳寺,在南镇抚司的率领下,顽强抵抗。
西域的主战场。
蓝冉所率大军面对大食、天竺两国的联军,优先围歼大食的军队。
三战三胜,前后斩首两万余,收回了此前火国丢失的领土。
大明几十年积攒下来的民富。
如今成了前方将军最坚实的后盾。
熙宁帝对这个结果还算满意。
只不过,他仍然觉得有些遗憾,因为西面战争的开启,大明可以挪出来给东面建设水师的经费就少了。
但这两者并无先后之分。
充其量,这是时运不济,大明开国以来积累的矛盾,赶在熙宁帝在位的时候爆发了。
祖孙二人又畅谈了许久。
直至,话题转移到了如今坐镇东北部的云王身上。
熙宁帝算是亲眼见着云王起来的,他对这位后辈还是相当信任的。
只不过,异姓王到底不是一个稳定的存在。
除开云王之外,还有如今的燕王。
燕王府从设藩至今,已经传承到了第五代人。
他们手里握着的漠北军权,历经“永兴”“熙宁”两代的经营,如今已经有相当一部分收归朝廷。
不过,狼庭王族,以及他们名义上统治着的狼庭子民,加起来仍有上百万的人口。
这些人口事实上纳入了燕王府的统治之下。
只要稍加武装,可以轻易拉起一支数万人的骑兵。
在朝廷看来,是一个不小的威胁。
熙宁帝自己有足够的耐心,可是他对皇太孙却没有这么放心,于是与他问起了政事。
皇太孙准备之后,讲出了自己的见解。
“铁勒、狼庭已经归顺国朝三十余载,历经两代人,骨子里已经生出了对大明的一种认同。他们认可我皇家,那么我大明也将视他们为臣子。”
熙宁帝闻言,面露赞许,示意他继续往下说。
“眼下,这两部仍然存在一股想要复国的势力。他们想要成事,归根结底在于用人。牧民所求的,不过是吃饱穿暖,生活安定,前提是每年关内支出大量的钱粮。”
“只要钱粮不断,人心不会乱,那些暗中的鬼祟便束手无策。”
他这话可谓是道出了北方治理的关键。
只在“钱”与“粮”。
这也是熙宁帝统治天下二十年,可以维持四海长治久安的关键所在。
因此,不论任何时候,大明的国库都得保持一定的充盈状态。
一旦大明的国库发生了动荡。
这很可能就打破现有的一切平静。
问题在于——
熙宁帝统治的这二十余年间,已经陆续将地利给开发了极致。
后来者能在这方面做出的进一步深耕,其实已经相当有限了。
假如真的出了问题,必须要从其他方面进行开源。
水师的建设和开海的举措,得以提上日程。
从前,熙宁帝只想着自己在位的时候,可以将这些问题给一并扫尽。
但是他的身体朝不保夕。
开海的事情也需要徐徐规划,倘若操之过急,可能就是血本无归的下场。
熙宁帝将其中的利弊逐个阐述。
……
接下来的数月。
熙宁帝开始有意提拔皇太孙的人入朝。
此举的意思再明显不过了。
陛下是准备给皇太孙铺路了。
对于这事,除开少量因为皇太孙年幼,当真担忧国朝命运的老臣表达了担忧。
剩下的那部分臣子,基本上是以兴奋居多的。
主强臣弱。
这是熙宁朝二十余年的基调。
打从兴帝禅让,今上登基时起,熙宁帝就从来没有在与朝臣的博弈中陷入过下风。
站在一位帝王的角度上,熙宁帝无疑是成功的。
但是臣子们可就窝囊惯了。
假如,皇太孙登基,他今年不过十四,想要掌控住朝局,不可避免就要对臣子们做出让步。
这对朝臣们而言,可算是熬出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