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李军、宋美然进军香港
作者:鸿缘   鸿缘的新书最新章节     
    “一鸣哥,你怎么总说过来,却一直没有动静啊?我们都等急啦。”李军在电话里对吕一鸣说。

    的确,吕一鸣早已经忙完了亚运会,本来想办完纪念长征六十周年的庆祝活动,就启程去广东。但,老爸却一病不起。

    “唉,一直没跟你们说,我老爸病了,医院建议放支架,他不干。一直保守治疗呢。”吕一鸣语气中流露出疲惫。

    “那,你还是先别过来了。在北京继续干呗。也挺好的。”李军安慰着吕一鸣。

    “啊,你找我不会有什么事吧?有什么话就直说。”吕一鸣和李军虽然很久不见,但说话还是发小的口气,交情一直都在。

    “我们打算去香港碰碰运气,我媳妇她现在做家政,最近我们调查了,感觉那边养老行业需求很大,想看看。本来想着请你给策划策划的。”李军说。

    “你小子真行啊,那你们怎么过去啊?” 吕一鸣不禁问。

    “我那老二是香港生的,香港居民,我俩就算探亲。” 李军说。

    “哈哈,这空子让你们钻得。成,回归前我就靠着你了,我也算有个香港亲戚啦。” 吕一鸣拿李军 “开涮” 总是那么信手拈来。

    “呵呵,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尽管说。” 李军在拍胸脯了。

    九七回归前的香港,人心浮动,有不少香港居民忙着移居海外。而中英谈判还在艰难进行,中方态度十分坚决,九七年,无论用什么样的方式都要收回香港。

    在这个动荡的时期,香港的街头弥漫着不安和焦虑的气氛。人们纷纷议论着香港的未来,回归后的香港会是什么样子?

    然而,迷茫也伴着清醒,香港工商界人士,积极回应中央政府决策,港人治港的呼声愈发高涨。爱港、护港的香港人坚定地相信香港的未来,他们积极组织民间团体,参与基本法的讨论,以极大的热情投资内地,对改革开放中的市场经济起到了推动作用。

    港货成了时尚的代名词。在北京,如果有人说你:“够港的”,就是夸你很时髦。港货中的服装,电子表是标配,同时涌进内地的还有带着港腔的电视剧,流行歌曲。

    广东毗邻香港,粤港之间从语言到风俗多共通。深圳成立特区后,许多港人跨过深圳河,到内地办厂,虽然只是来料加工,却一时间把深圳从“小渔村”变成了“世界电子工厂”。而来深圳的人,云贵川占了不小的份额,他们在工地、在工厂流水线上奉献着青春。在深圳的街道上转转,你看到最多的是湘菜馆、川菜馆,而且是正宗的川湘味道,不像是江南那样被改造的川湘味。说明许多川人把深圳当成了第二故乡。

    “我之前好像没跟你说过,我们策划了一个庆祝回归的活动,跑了好多年了,估计最近就快办成了。到时候,我拍下来把带子给你寄过去看看。” 吕一鸣说。

    “好啊,我们这麽多年没回去了,挺想北京的。对了,宋美然让我问问,你老爸为什么不愿意放支架啊?是怕手术有风险吗?”李军说。

    “哪儿啊,我老爸说什么都不愿意用进口的,我们那邱大教授又说国产的不过关,事情就这麽搁着了。”吕一鸣显得很无奈。

    心脏搭桥手术,尤其是放置支架,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要求极高。吕逸飞年事已高,还患有基础病,手术风险不言而喻。九十年代支架技术刚刚引入国内,手术经验不足,一切尚不成熟,更增加手术的不确定性。吕一鸣为此而发愁已经很长时间了,而且,他发现老爸也像之前老妈一样,一时清醒,一时糊涂。一会儿说:我已经活得够老了,再活下去没什么意义了。与其浪费粮食,不如去肥一块地。一会儿又指着吕一鸣的鼻子说,你小子干点儿正事,我等不及了。

    吕一鸣心情沉重,哪还有心情办什么婚礼啊。吕逸飞住的军队医院,总有老战友来探望。群莉娘向童教授请了长假,来照顾吕逸飞。

    “一鸣,我们那位说,用了进口的支架,告诉老人家是国产的就行,担心技术的话,北京的军队医院应该没有问题。关键是术后的护理。她已经护理过好几位这样的老人了,要不我让她回去一趟?”李军在电话里对吕一鸣说。

    “也可以跟老人家说是香港产的。他一定会接受的。”宋美然抢过李军手里的电话对吕一鸣说。

    “好的,先谢谢你们,我们也再商量商量。”吕一鸣嘴上感谢,心里还是很担心,他一直觉得老爸年纪大了,做手术的风险太大。

    李军的二儿子在香港上小学一年级,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因为要过关,去等校车。下学后自己过关、过安检,返回深圳。

    双非子女,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特殊群体,他们的父母都不是香港居民,因为出生在香港,可以在香港接受教育。至于为什么会出生,他们却拥有着相同或者相近的理由。那就是内地计划生育,所以父母为他们选择了出生地------香港。他们在香港的学校里学习,与香港本土学生一起成长,却有着不同的身份和背景,有着不确定的未来。

    李军的二儿子取名李港,在香港上的是一家私立学校。这里的学校老师不会找家长,也不敢体罚学生。孩子的作业虽然会要求签字,但像李港这样的大陆学生,老师也只是尽力督促。

    宋美然只是觉得,老大在深圳上学,自己被请到学校是家常便饭,可看着老大比老二用功得多。她自己上学时成绩不好,再看看现在老大李圳的课本,也就是语文能看懂,数学简直就像猜谜。

    老儿子呢,整天跑来跑去就感觉他已经挺累了,不忍心再骂他。可看看他的英语教材,欲哭无泪。一个中国字没有,她和李军两人只能老实放下,听天由命吧。

    “咱把李港送香港念书,不就是图他多学点儿英语吗?你看看现在,他也得学呀。咱这不是瞎掰吗?”宋美然跟李军念叨起老儿子的学习就火冒三丈,李军之前从没见媳妇发过脾气。

    “再看看,别急。”李军劝媳妇,却劝不了自己。

    他也不知道这样再念下去该怎么收场,他突然就想到吕一鸣,想到他的女友邱枫,那不是一个大教授吗?可他不知道怎么开口,知道人家什么关系啊?也没见有结婚的意思啊?他把这想法跟媳妇说了,宋美然竟一拳捶到李军胸口上。

    “你怎么不早说啊,你不好开口,不是还有我呢嘛。我去问问。你还记得在军然川菜的时候吗?吕一鸣每次和邱枫来吃饭,都没带着蒋群莉,一鸣哥现在打电话总是‘邱大教授’长,‘邱大教授’短地,感情一定不错,结婚不结婚地要你管。再说,咱就问问,也没什么旁的意思。“宋美然说着就要走了吕一鸣的电话,如获至宝。

    像李港这样的“双非子女”在班级里并不少,许多孩子的父母在内地都是老板,或者小有名气。但他们懂得收敛,不会张扬。因为香港本地的学生中午会回家吃饭、午休,而他们都只能趴在课桌上眯一会儿。他们没有家长的呵护,没有菲佣接送,只能自己赶车,自己排队买汉堡。

    过关,在深圳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布吉关是最大的,公交车上的乘客都要被劝下车,过关接受检查,然后再重新上车。经常会有人因为之前有座位,过关检查后座位被别人抢占了,争吵、肢体冲突。

    罗湖海关,要安检,一旦身上带来什么小物件被安检认为有隐患,会被羁留在海关。李港不止一次地被这样”羁留“,宋美然被告知去关口接她。这小淘气鬼不知是故意的,还是真的不清楚哪些东西不可以带。

    她说这个“倒霉蛋”几句,儿子还顶嘴:“你诋毁香港居民是违法的啊,我可以报警。”小儿子一本正经的样子把宋美然逗乐了。

    “我违法?我是你妈。我就是你的‘法’。“宋美然拽起儿子就走。

    可这样的次数多了,宋美然心里也不免担忧。

    ”老公,你说咱俩费挺大劲,把孩子生在香港,会不会错了。“宋美然问老公,也是在问着自己。

    ”别瞎想,小孩子,还不懂事。过两年就好了。“李军劝着妻子,可心里也开始琢磨了。

    两个孩子,一个在深圳,一个在香港。大儿子用过的教材,二儿子根本用不上。还别说让这老儿子跟邻居玩儿,就是他哥哥,他也死活看不上。两口子真的有点儿慌了。

    这好好的一个家,咋还整出两个阵营了?李军发了愁。

    今天,老二李港又一次”故伎重演“,李军就没让宋美然去,他自己奔关口而来。

    ”我说你小子是不是故意的?你今天不给我说明白,就在这儿待着吧。“李军对儿子李港说。

    ”你说对了,我就是故意的。你们光想着占我这个香港人的便宜,就不想着为我投入吗?“李港很有理的样子。

    ”投入?投入什么?我们占你什么便宜啦?“李军在儿子面前卡了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