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你们怎么不烧煤呢?
作者:陈阿汝   手握拼夕夕,我在长征有超市!最新章节     
    这两个小孩大概六七岁的样子,虎头虎脑很是可爱。

    周月在前一世其实是不怎么喜欢小孩的,尤其是小男孩。

    因为小男孩真的是太皮了,尤其六七岁的时候,每天上蹿下跳搞破坏,真的是狗见了都嫌。

    可是来到这个年代,她见到了很多小朋友,都是发自内心的喜欢。

    因为这个时代的孩子们都太懂事了,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这些小孩子们六七岁就已经很懂事了,像个小大人一样。

    周月走上前摸了摸他们的小脑袋,“你们现在还太小啦!等长大了才可以哦!”

    “啊……好叭。”

    两个小男孩听见这话,嘟着小嘴,神情有些失落。

    周月正想离开,去走访下一家时,有一个背着小竹篓的男孩,从外面走到茅草屋前。

    “哥哥!”

    “哥哥!”

    两个小男孩看到回来的这个男孩子,都开心地扑了上去。

    周月也被这个回来的男孩吸引了目光,这个男孩应该也就十岁左右,由于常年的营养不良,身子瘦弱个头也很矮。

    男孩把背上的小竹篓放了下来,周月看了一眼是煤。

    在这几天,上山背煤的乡亲们很多,回来取暖烧火做饭。

    有的人还会背一些徒步几十公里,到隔壁镇上去卖了,换些钱来补贴家用。

    不像别人一背篓背一百多斤,这个小男孩背上的竹篓特别小,里面的煤估摸也就十斤出头。

    也不怪他背这么少,这小男娃体格太瘦弱了,身高应该不到一米三,瘦的皮包骨肯定不超过50斤。

    对于这样的小朋友,能背十斤左右的东西,已经很厉害了。

    “哥哥,喝水!”

    一个小男孩用一个破瓷碗,舀了一碗水递给哥哥。

    背煤回来的男孩一看就累坏了,今天天气很冷,但额头上密密的都是汗珠。

    即使是个成年人,背着煤来回也要两个多小时, 而对于这么小的孩子来说,得走半天的时间才回得来。

    周月想了解下他们家的具体情况,脸上带着暖洋洋的笑意问道。

    “哇!背了这么多煤回来可真厉害!小朋友叫什么名字呀?”

    男孩放下手中的破瓷碗,神情有些拘谨,“我叫孙阿木,大家都叫我木头。”

    “小木头,你们家大人呢?”

    三个孩子听到这话都垂下了头,神情沮丧又悲伤。

    孙阿木轻抿了下唇,还是乖巧地回答。

    “我们一直跟着爷爷生活,几个月前爷爷过世了,现在是我照顾弟弟们。”

    周月听到这话心里愧疚又难受,不该问这些,让孩子们伤心的。

    她站在原处嘴巴动了动,却又不知道该说什么话,安慰他们才好。

    “姐姐,你们要进来坐会儿吗?”

    一个最小的男孩抬起头问她,他们都很喜欢红军哥哥姐姐们。

    周月转头对着身后的一群人说道,“我进去一会儿,你们继续走访下一家吧。”

    进入这间茅草屋后,并不比外面暖和多少,茅草屋四处漏风,里面的环境也破败不堪。

    房间里只有一张老旧的木床,上面被子的棉絮已经发黑成硬块了,没有桌子只有几个小矮凳。

    像样的家具通通没有,只能用家徒四壁来形容了。

    “小木头,屋里这么冷,你们怎么不烧煤呢?”

    孙阿木的鼻尖被冻的通红,吸了一下鼻子回道。

    “家里的煤不多,都是用来做饭的,要是烤火就不够用了。”

    “唉……”

    周月轻轻叹了口气,这个家里两个弟弟实在太小,能去山上背煤的只有木头,而木头也不过是个十岁的小孩罢了。

    家里没有大人是真的不行啊,就算山上的煤是大家共有的资源,也没法争取到属于自己的利益。

    有些劳动力多的家里,不仅每天烧煤家里暖烘烘的,多余的还能在镇上卖钱。

    而他们这样没有劳动力的家庭,连最基本的取暖都满足不了。

    “木头,你下午还要去背煤吗?”

    孙阿木摇摇头,指了指在屋后面的一片地。

    “下午我和弟弟们一起翻地。”

    在这次分田地的时候,鉴于他们家的特殊情况,分的都是离家很近的田地,土壤也比较肥沃。

    因为他们力气小干活慢,所以从现在开始就要慢慢翻地了,等到来年开春的时候好播撒种子。

    看着这三个懂事的孩子,周月真是感慨万分,在现代六七岁的孩子,正是被捧在手心呵护的时候。

    别说下地干活了,出去玩都怕累着他们。

    三个孩子的中午饭也格外简单,一个小破锅里加上水,再洒一把发黄的糙米。

    家里的米缸也差不多快见底了,一个破筐子里装了些发芽快烂掉的土豆。

    周月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她真想掏出商城里的美食,让三个孩子吃个够。

    可她不能这么做,这样暴露的风险很高。

    还是得想办法,改善一下孩子们现在的生活状况。

    离开这个破旧的小茅屋后,她径直来到了营地,找到了指导员刘耀文。

    “指导员,我有个想法,能和您说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