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革除+第424 等吧
作者:池朝朝   古代小村长的上进日常最新章节     
    宋不辞摇摇头,但他大概能猜到几分。

    众所周知,京官外放除了贬谪便是镀金,左向松很明显就是后者,但他绝非尸位素餐之辈,自打成为泰昌县的县令,他不敢说兢兢业业、两袖清风,至少也是为政清明、心系百姓!

    他为官公正、修桥铺路、整治恶霸、肃清风气……不吝辛苦走访村户体察民情,亲自下地感受农耕之艰辛,与老农席地而坐探讨耕种的学问,每逢天灾人祸之时也总是第一时间亲赴现场,了解实况、救济灾民、安抚民心,及时作出应对!

    桩桩件件他都做到了身为一方父母官的本分,也是真正在了解和解决底层百姓的难处和需求。

    论迹不论心。

    不管他是想风光回京,还是单纯就想让治下百姓过上好日子,他都确确实实在做实事,真真切切让老百姓受益!

    没有官员不想青史留名,他不图百姓能给予他回报,但他私心里还是希望百姓认可他的付出,可他在李村长身上只看到了理所当然、变本加厉和狼心狗肺!

    宋不辞想,左向松应该是联想到了他自己,因而才会怒从心起。

    事实也正如宋不辞所想的那样,左向松的确觉得其他村拿出五成作为回报过于高了,他本意是想看看宋不辞怎么说,再出面适当调节,可李村长贪得无厌、恶意诋毁的嘴脸让他打心底里厌恶!

    “有没有的你自己心里清楚,本官也同样清楚,诋毁恩人、欺善怕恶,你这样的人也配成为别人口中德高望重的一村之长,简直可笑!”

    左向松面沉如水,说罢,凌厉的双眼扫向大气不敢出的各村村长,“古有农夫与蛇、东郭先生与狼,而今有宋小童生与李村长,再往后呢,在往后你们还想传出什么佳话典故?”

    并不是每个村长都知道那两则典故,但他们将宋不辞和李村长与其联合在一起,他们就不难猜测左向松话里的意思,何况左向松的“佳话和典故”咬字极重,讽刺十足!

    “大人!”

    众人诚惶诚恐,“草民等敢对天发誓,绝对没有忘恩负义之意!”

    “宋小童生若能大度传授我们种植之法,我们必定感恩戴德,”王福生大着胆子高声道,“若是有难处无法倾囊相授,草民等绝不会有半分怨言!”

    “是啊大人!”

    何村长赔笑,“谁家的方子秘法不是捂的紧紧的,哪能平白就送给我们,便是小童生当真不求回报,我们也不敢白要!”

    田村长福如心至,赶忙接话,“宋家村种植晚稻的先例已经给了我们巨大的启发,只要我们肯如同宋家村的人这般苦心研究,我们迟早也能琢磨出门路,哪能静等着捡现成,让别人把饭做好了送到我们的嘴巴里!”

    “是啊是啊,大家说的极是!”

    ……

    心里怎么想的先不论,反正诸位村长嘴巴上都说的比唱的还好听,且有理有据、情真意切。

    左向松冷眼挨个儿扫过去,强大的气场直逼的众人发虚,该有的不该有的念头悉数压下,不论是神情还是语气都越发诚恳起来!

    唯有李村长如同烂泥般趴在地上,恨不能冲回半盏茶之前狠狠给自己两巴掌,他怎么就脑子不清醒当了这个出头鸟了!

    半晌。

    左向松敛了厉色,“来人!”

    左顺上前,“属下在!”

    “传本官命令!即日起革除李……”

    “大人,”田村长识趣的小声提示,“是李耀宗……”

    左向松负手而立,“即日起革除李耀宗的村长职务,杖责十五并将其今日所做所有书以告示,昭示百姓、以儆效尤!”

    “属下领命!”

    随着左顺的话音落下,李耀宗立刻歇斯底里的求饶,“大人,草民知错了,草民真的知错了!”

    “大人,草民当村长这些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大人怎么惩罚草民都行,”李耀宗哭喊着朝左向松爬过去,“只求大人给草民留些脸面,莫要宣告给所有人,草民的家人是无辜的啊!”

    他就是靠着村长的位置才能在村里得人敬重,连带着他的家人也被人处处尊敬讨好,没了村长之位,他们全家在村里必然举步维艰,若在让所有人都知道了他的所作所为,他的家人还怎么见人、儿女还怎么婚嫁!

    “哦!”

    “原来你也知道你做的是没脸之事啊?”

    左向松冷笑连连,毫不留情,“那你更该知道,你早在说出那些话的时候,就已经不配拥有脸面!”

    “还有你们!”

    左向松再度将视线投向其他村长,“本官希望你们以他为鉴,日后说话做事多问问自己的良心、多想想自己的家人,三思而后行,莫要知错犯错、狼心狗肺!”

    “若真有那死性不改之人,也当敢作敢当,莫要事到临头才哭哭啼啼的求饶,本官不吃这一套!”

    有了李村长这个例子,各村村长可不得长记性!

    他们忙不迭的表态,“草民等一定谨记县令大人的教诲!”

    “哼!”

    左向松冷哼,当场拂袖而去!

    众衙役紧随其后,留下傻了眼的众人和被左顺拖去打板子的李耀宗!

    宋安挠头,“县令大人这、这就走了?”

    裴云野挑眉,“不然留下跟你一起跪……”

    “我的小野哥哎!”

    宋安赶忙捂住裴云野的嘴,“县令大人还没走远呢,你可别瞎说,待会叫大人听见再给两脚!”

    宋不辞顿了顿,默默发言,“安子哥,你这话也没好到哪儿去!”

    宋安……

    宋不辞站起身,拍拍膝盖上的泥土,转头搀扶起老族长和姜风,“族长爷爷,姜爷爷,咱们也走吧。”

    宋永德有些犹豫,“小五,县令大人好像还没让我们起来……”

    “永德叔,县令大人也没让我们跪下,我们也没有发错,”宋不辞轻笑,“何况,我们不跟上,要让三奶奶去招待县令大人吗?”

    宋永德想想,好像也是这么回事儿!

    宋家村人见宋不辞和老村长都起来,于是也都拍拍腿跟着站了起来,他们扛粮食的扛粮食,拿机器的拿机器,不紧不慢的缀在宋不辞和老村长后头往村里走。

    各村村长面面相觑,他们想起,但他们心虚,听着李耀宗的阵阵惨叫,他们就更不敢起来了,只能巴巴的盼着县令大人消气后能及时记起他们!

    田村长焦急的戳戳王福生,“后生,你说县令大人这是什么意思?”

    王福生不解,“什么什么意思?”

    “晚稻啊!”

    田村长压低声音,“县令大人不会真的生气,不让宋家村给咱们传授晚稻的种植方法了吧?”

    王福生抬眸,“田村长方才不是说要自己琢磨?”

    “我就说是那么一说,没头没尾的东西谁敢瞎琢磨?”

    田村长无奈,“几十斤稻种投进去没个响,赶明儿三月份你就能听到老头子入土的消息!”

    其他村长悄悄在心里翻了白眼,说的时候比谁都起劲儿,感情是耍嘴皮子,早知道他们也抢着说了,还能给县令大人留下个好印象!

    “福生后生,你是读书人,脑子转的快,”何村长也凑过来,“你给琢磨琢磨,咱们该怎么办啊?”

    王福生叹了口气。

    “等吧。”

    ……

    宋不辞他们走了不远就跟上了刻意放慢脚步的左向松,老族长出面将人请去了医馆后堂,半盏粗茶下肚,左向松又恢复了和颜悦色的模样。

    他看向宋不辞,开门见山,“小五,你对泰昌县明年种植晚稻的事,有什么看法?”

    “回大……”

    “私底下不必如此拘礼,”左向松抬手示意,“你直言便是。”

    “大人应知,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而地理环境也是如此。”

    宋不辞颔首,也不再客气,“依小生愚见,各村虽皆属泰昌县境内,但每个村子的土壤、地势还是略有不同。”

    “小生当初之所以敢大胆鼓动族人在宋家村种晚稻,除了自幼生长这里,对这里的情况十分了解外,也是因为当时粮食欠收的无奈之举。”

    “所以小生不敢保证,泰昌县每个村子都能如宋家村这般成功种植出晚稻。”

    宋不辞抢在左向松开口之前补充,“但是,小生和族人愿意将种植晚稻的经验和技巧要素,悉数整理成册献给大人。”

    左向松淡淡嗯了声,他心知宋不辞是不愿承担责任,这也无可厚非,若换了他是宋不辞,也会作出同样的选择,而且宋不辞说的也不无道理。

    不过,他理解,并不代表他认同。

    “我知你是为李耀宗之流寒了心,我亦是如此,”左向松放缓了语气,“但我可以保证,我不会让你乃至宋家村其他人寒心。”

    “当年高祖皇帝乃至之后的文宗、昌宗皇帝,都曾试图将江南的双季稻在北方推广,可都以失败而告终。”

    他目光灼热,“哪怕晚稻只能在泰昌县实行,也是功在社稷、利在千秋!”

    一户按三亩水田算,可多收一千三百五十斤粮食,每个村按二十户人口算就是两万七千斤粮食,泰昌县共计五十二个村子,每年至少可多为大靖创收粮食,

    一百四十万零四千斤!

    左向松之前保持淡漠是因为他知道希望越大失望越大,他不敢抱太大的希望,可宋家村却让他知道了什么叫天降惊喜!

    “本官的为人你了解,本官有能力保下这份功劳,也有能力将你们的那份安安稳稳留住,”他目光深远的看着宋不辞,“所以你该明白,晚稻的成功对于你和宋家村而言,有着如何重大的意义,”

    宋不辞当然了解,也当然明白,他叹了口气,“大人需要我、或者说宋家村,做些什么呢?”

    “除了将包括水稻育苗、水分土壤、播种时令在内的种种细节编写成册。”

    左向松正色道,“本官还希望你们村种植晚稻的老把式组成专门的传授小队,明年亲自去往各村教授他们种植之法。”

    册子是给上面的人和农务司的人看的,普通百姓需要的是口口相传,而且左向松亲自下地体察过民情,他深知有些东西也不是文字能描述清楚的,老把式的感觉玄之又玄,却不可或缺且行之有效!

    再则,考虑宋不辞说的因地制宜,有经验的人跟着看着,遇到问题及时调整解决,也是成功的关键。

    宋不辞微微惊讶,“大人如果报上去,司农司的人不会亲自接手吗?”

    “当然会。”

    左向松解释,“可他们的重点首先会放在宋家村,涉及到其他村子、县城乃至州府都需要时间,而本官要保证的是整个泰昌县都可以在明年,成功种出晚稻。”

    宋不辞摩挲了下手指,既然要办左向松就会把事情办好,他不可能给别人做嫁衣,所以左向松的意思是。

    他明年会选择留任?

    宋不辞琢磨,左向松就算不留任,明年接手泰昌县县令位置的人,也一定是左家一系!

    他缓缓露出个笑容,“我等愿听县令大人差遣。”

    “放心,本官不会让他们白干,届时会有县衙拨出银子作为他们的酬劳。”

    左向松闻言,同样露出个笑容,继而收敛正色道,“另外,本官想知道,育苗之法在晚稻的收成中占多大作用?”

    宋不辞没想到左向松竟然还会记得这个点,“当时的试验田分了三块,直播种植收成与早稻的收成不相上下,催芽播种的收成比早稻高出一成左右,催芽育苗插秧也就是您今日看到的那块儿田,收成比早稻高出五成。”

    左向松突然回神,他们当时都高兴糊涂了,竟理所当然认为晚稻就是比早稻收成高!

    “也就是说,晚稻的增收的根本原因是插秧种植,”他反应极快,“那早稻是否也可以通过插秧种植增收?”

    宋不辞点头,“理论上可行。”

    左向松瞬间目露精光!

    就算其他村长晚稻种植不成功,单凭着早稻增产的法子,他左家也会水涨船高、功不可没!

    “其实整个大靖朝都可试行。”

    不等左向松继续激动,宋不辞又抛出个令他激动不已的消息。

    “不仅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