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九,是个吉日,宁国公与张阁老低调的为两家孩子举办了订亲礼。
做为主角的善之可谓春风得意。
对,善之,据说,张阁老家的小闺女一眼就相中了善之,而做为老大的善之,性子确实最沉稳,为人又不失机敏,再说相貌,虽比不得二郎,却也是英俊少年一个。
订亲礼公府没请外人,除了张阁老的一家子,宁国公就请了渣爹和顾先生,不过顾先生没来,来的只有少年们,秦珍以及五郎。
两家人交换完庚帖和信物,吃了顿便饭,张家人就告辞了,用张阁老的话说,他们一家子过来国公府,已足够引人注目,早点回去,好闭门谢客,不然,想探听消息的人,只怕会把他家的门槛踏破。
毕竟想巴结国公府的人太多了,奈何宁国公这个人又很不好巴结,他不结党营私,不拉帮结派,在朝中像个独行侠,却偏偏极得先帝信任。
张家是个大家族,若让人知晓张家和宁国公府结亲,那些巴结不上宁国公的人家,肯定会想方设法走张家的路子搭上国公府。
张阁老不是宁国公,有些人他也拒绝不了,虽然外面的人早晚会知道,但,能躲一天是一天吧。
张家人走后,秦珍他们也准备回家,一行人走到大门口,李三福说,想带他们去一个地方。
说这话时,他都不敢看秦珍,秦珍看他那个心虚的样,就知道他是想带兄长们去见阮氏。
“我就不去了。”秦珍扭身离开,五郎想跟上,被李三福叫住,秦珍没管。
出城的马车上,二郎问李三福,到底要带他们去哪里,怎么还出城了。
李三福张不开嘴,很没勇气告诉两个儿子,说他们娘找到了,他嘴角嗡动,最后只道:“到了你们就知道了。”
二郎探究地看着他爹,见他爹肃着张脸,根本看不出什么。
马车行了半个时辰,到了月亮沟,李三福下了马车,对后面跟着下来的五郎和少年们道,“跟我走。”
少年们不知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一个个沉默着跟着他往村里走,然后在一间农舍前停了下来。
很雅致的一间农舍,透过篱笆墙,能看到院子里被主人家收拾得十分干净整洁。
“爹……”
二郎正想问他爹,这是谁的住处,话刚到嘴边,就瞧见屋里走出来一个十分白净漂亮的女童。
女童约莫七八岁,穿得有些单薄,她手里端着个粗瓷碗,很小心的护着跨过门槛。
抬头间,女童看到院子外面站着的李三福和少年们,像只受惊的兔子般,吓得转身就往屋里跑。
“咳咳,珠儿,怎么了?”屋子里响起一道温柔却有些虚弱的声音。
女童不知说了什么,屋里突然传来“砰”地一声响,有什么重物摔到地上,李三福听到,连忙推开柴门,穿过院子进到屋里。
少年们赶紧跟上,进了屋,就见一名中年妇人摔在地上,那女童一边喊娘一边想拽妇人起身。
李三福几步过去,抱起妇人放到床上,妇人却抓着李三福的衣袖,一双美目死死盯着他身后的少年们,不,更准确的说,是盯着二郎。
虽然已经过去九年,她离开的时候,儿子才八岁,可再见,她还是一眼就认了出来。
还有他身前,那个眼睛极肖似前夫的小儿子,妇人贪婪地看着,一时泪如泉涌。
而站在门口的二郎也怔住,当年阮氏离开时,他已然记事,虽已过去数年,但脑中依然还有些模糊的印象。
没想到会这么猝不及防的相见,二郎心绪乱了一瞬,却又很快平静下来。
许是时间过去太久了,对于这位生母,他也曾日思夜想,可随着时间越来越长,他对于生母的思念也谈了。
或许偶尔午夜梦回,他还是会想,他娘到底去了哪里,过得好不好,他希望她过得好,仅此而已。
可看她现在的境况,明显过得不太好。
“珍儿呢,怎么没看到珍儿?”
阮氏注意到二郎陌生的眼神,只以为他是不记得自己这个亲娘了,虽然伤心,但也没太在意,只是看到两个儿子,却没看到女儿的身影,她猛地抓着李三福的衣襟急问。
李三福默了默,摇头。
阮氏见了,忍不住捂着脸哭了起来,无声的那种。
当初走得多坚决,如今就有多后悔,她不是后悔离开前夫,只是后悔在三个孩子还那么小的时候抛下他们,害他们吃了那么多苦。
可她又不得不抛下他们,因为她不甘心,不甘心一辈子窝在一个穷山村里做个普普通通的农妇,所以生下小儿子后,她选择不告而别。
原本以为,就算她离开了,三个孩子也会得到很好的照顾,李三福这个人的品性她还很清楚的,知道就算她走了,他再娶,也不会委屈了三个孩子。
可她没想到,李三福会外出寻她,还阴差阳错入了庆原伯的眼,做了人家的上门女婿。
他怎么能如此啊。
只要一想到不久前,前夫突然出现在她面前,告诉她,三个孩子在他们相继离家后,就过着寄人篱下的日子,她就恨不得时光倒流。
可惜时光不能倒流,闺女怨她,连见都不愿意见她,这是不会原谅她了。
阮氏本在病中,哭着哭着,人突然抽了过去。
李三福吓了一跳,忙伸手摸她鼻息,见她只是晕过去了,顿时松了口气,他将人放到床上,盖好被子,便让善之去请大夫。
“二郎,你看着你娘,爹去烧些热水。”
虽然已经猜到,可李三福的这一句“你娘”,还是让站在二郎身后的善之和良之忍不住轻抽了口气。
李三福瞥了良之一眼,经过他身旁,丢下一句,“过来帮忙。”
“哦哦。”良之走了两步,又跑回来,拍了拍二郎的肩膀,小声道:“我还是那句话,不管怎样,义母还活着,你,不,是咱,咱就是有娘的孩子,多好的事。”
而且看义母哭成这样,不像是不疼二郎他们,只怕当初的离开,也是有什么隐情在。
二郎扯了下嘴角,点头。
他何尝不是这么想的,就算他娘不要他们了,但他还是希望他娘能在他不知道的地方,过得很好。
而曾经心里那些因爹娘抛下他们而产生的怨恨,早已随着时间的流失而慢慢消减。
依旧还怨,只是很淡了,当然,一同淡掉的还有他们那份(父)母子情份。
二郎见屋子里有些冷,想放下门帘,手却被人拉住,侧头一看,见是五郎。
小家伙看着有点不高兴。
他忙蹲下来问,“怎么了?”
五郎看着床上的妇人,问:“她就是娘?”
二郎温声回答,“是,她就是咱们的娘。”
“那她呢?”五郎又看向靠在床边的女童。
二郎瞥了眼,摇头说不知道。
“她叫明珠,是你们娘后面生的孩子。”李三福走进来说。
二郎:“跟您生的?”
李三福:“……不是。”